古代文论的研究的“二重历史化”.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论研究的“二重历史化 高宏洲 (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古代文论研究大致有“求真”与“求用”两种研究路向,厘清二者各自言说 的合法性非常重要。古代文论研究的“二重历史化”是对这一问题的积极回应,第一重历 史化主要指通过重塑古代文论产生的特殊历史语境以“求真”;第二重历史化主要指在新的 历史语境下,通过将古代文论历史内化以“求用”。只有实现“求真”与“求用”的和谐贯 通,才能更好的推进古代文论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二重历史化”;“求真”;“求用”;贯通 一、古代文论研究“求真一与“求用黟的纠结 古代文论研究大致有“求真”与“求用”两种研究路向∞,但是由于我们之前对这两 种研究路向各自言说的畛域未加以限制,使得二者之间经常纠缠不清,这既不利于合理阐 释各个命题的意义,也不利于不同命题之间进行有效的对话。比如对“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命题的接受和质疑。众所周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经宋元明人陆续提出,到王国维始集 大成蒈,然后逐渐被文学史书写所采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固。但是随着古代文学研究的深 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时有对这一说法提出质疑之声国。 乍一听,这些质疑之声确实言之凿凿。比如他们对以宋词为宋代文学代表的质疑就很 有说服力。首先宋词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地位并不高,最初只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诗余”, 其次,就现存文献而言,宋词无论在作者数量上还是作品数量上都无法和诗、文相比,这 些都是我们必须予以充分注意的历史事实。但是随着笔者对这一问题思考的深入,发现事 情好像并不如此简单。我们可以追阀质疑者提出的这些事实是否和王国维他们“一代有一 代之文学”观相矛盾,也就是两者的问题意识是否处于同一个层面上,二者是不是非此即 彼的二元对立关系?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认为尽管这两个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 它们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必须予以区别对待。概括言之,质疑者的声音更多地代表了 一种“求真”的精神,它们主要注重的是历史事实这一层面。而王国维他们更多地代表了 一种“求用”的精神,它们更多地注重的是价值真实这一方面。二者不是水火不容的,而 是可以并驾齐驱的。王国维不仅研究过宋元明清戏曲史,而且还考察过宋代的金石录,他 对宋代诗文创作之盛是了解的,他独推宋词,不是基于事实的判断。而是基于价值的裁决。 他在《宋元戏曲考序》中紧接着开头那句话后就写到:“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 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而为此学者大率不学之 徒,即有一二学子以余力及此,亦未有能观其会通,窥其奥赛者。遂使一代文献郁堙沈晦 者且数百年,愚甚惑焉。往者读元人杂剧而善之,以为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 作者简介:高宏洲(1981.),男,山西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七,主要从事古代文论研究。 ∞李奋青教授《中国古代文论两大摹本研究路向之反思》一文对此有详细的爬梳和反思,《思想战线》2009 年第1期,可参看。 名王氏往其《宋无戏曲考序》中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 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年,第57页。 露对于这一学说的发展演变史,前人多有梳理。参看沈金浩:‘“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辨析》,《苏州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王永健:《玎“‘代备…代之文学”——中澍戈学生研究浅淡》. 《:_f_苟.}j:欠科学》tu88年筘l购.j.齐洲:《¨‘代自.…代之文学”爻学史艇的髓代息义》,《文艺=研究》 2002年筘6娟等。 誊如欧阳俊:《词为宋代“一代之文学”说质疑》,《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第19卷第4期。张珠龙:《以 词为宋一代文学代表的传统观点值得商榷》,《求索》1994年第5期。齐森华、刘召明、余意:《“一代有 一代文学论”献疑》,《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5期等。 60 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也。”∞由此可见:一、王氏是深知戏曲在古代 是“儒硕皆鄙弃不复道”的非主流性的:二、王氏肯定元曲主要是从其“能道人情,状物 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也”的角度来说的,这里明显 地透露了他对戏曲的价值认同。“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虽然是结合时代与文体来谈的,但是 在这不同时代的不同文体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