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徽剧艺术文化特征略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婺源徽剧艺术文化特征略论.pdf

t功J lI窟戈虏畸/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介/2011年第3期总第141期 口袁平魏胜 婺源徽剧艺术文化特征略论 撕剧是一全国性的大剧种,京剧就是在徽剧基础上融 末年,徽班剧目多以微昆为主,如《黄鹤楼》《八达岭》《一箭 啊浞合其他地方戏曲元素而形成的。“婺源徽剧是皖南徽 仇》《八盘》《八阵》等;至清末民初,皮黄戏剧本占有较大的 剧的一个流派,它以弋阳腔、‘老石牌’即老吹腔、高拨子为 比重,如《天水关》《海潮珠》《捉放曹》《文昭关》等。从剧本 底子.吸收目连戏的高腔、下江调,融进了赣东北地方戏曲 内容上看,较多出自《西游记’《水浒传》《杨家将》《隋唐演 饶河戏的弹腔及婺源民间小调”。【1】形成自己特色。因为徽 义》《三国演义》等观众所悉的古典小说,如《古城会》《华容 剧与徽商的关系非常密切.伴随着徽商的足迹.徽剧艺术 道》《七擒孟获》等三国戏;《扈家庄》《闹江州》《乌龙院》等 也遍传中国大地。徽班入京之后,婺源徽剧仍在南方流行, 水浒戏。【3J剧目“戏”份较浓.尽为文入加工改编的历史.难 不仅在古徽州六县和江西、浙江一带演出.同时还将徽剧 怪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说:“徽戏情节,凡所注重者在历 艺术传播扩展到福建、湖南、广东、云南、江苏、上海等地。 史.而惜非真历史也”。 婺源徽剧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据资料显示。从清 徽班艺人还根据广大观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心理.不 乾隆年间至民国,先后有30多个徽班在婺源组建或演出, 断调整剧目的演出。“他们吸取历朝历代的逸闻传说、野趣 较为著名的有号称“京外四大徽班”的庆升、阳春、同庆、彩 杂谈,编演了《法门寺》《四进士》《玉堂春》《疯僧扫秦》等 庆徽班。其中庆升班一直延续到民国二十六年。彩庆班、同 剧.还从市民风俗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将一些普通群众 庆班从乾隆延续至道光年间。而新阳春、新鸿春、新长春等 十分喜爱的‘时尚小令’改编成反映民情风俗和市民心态 徽班则一直延续到1949年前夕。1956年.江西婺源县正式的戏,如《一匹布》《借靴》;反映徽商生活的剧目《春秋记 成立“婺源县徽剧团”(“文革”期间遭解散。1980年重新恢‘一文钱》;表现社会政治斗争的剧目《昭君和番》《清风亭; 复)。现婺源徽剧流行地以婺源县为中心.涉及赣东北的浮 还有充满浪漫主义幻想色彩的《花果山《天安会》等”。【.J这类 剧目结构简练,戏剧性强,词句通俗,生活气息浓,许多剧目 梁、乐平、鄱阳等地。t212006年婺源徽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常演不衰。戏剧家欧阳予倩充分肯定了徽戏的这些特点,说 一个地域性的剧种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并产生影响. 二黄戏之所以盛行.它本身的优点起着决定的作用——二 根本就在于其独特的文化特性,包括丰富多彩的剧目、声 黄戏词句通俗.观众容易听得懂,更因词句少动作多,容易 腔、表演艺术。以及朴实的风格,浓郁的乡土气息。 提起观众的精神,而且戏的结构比昆戏简练得多。 一、剧目丰富多彩。雅俗共赏 二、声腔特色鲜明。结构体系完整[5】 婺源徽班所演的剧目极为丰富.据说有一千多出.一 婺源徽剧亦称“徽戏”.即徽班演出的戏曲。其声腔发 些保留剧目皆为观众凭自己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情感进行 展和成熟的过程.伴随着对各种外来优秀戏曲艺术的兼容 审美选择的结果。 吸收。徽州腔显著的特点是,在曲词中增加大量的“滚唱”, 新中国成立后.婺源徽剧团挖掘整理出来剧目491连唱带诵。节奏鲜明。其后。融合昆曲的因素。形成“四平 出。“文革”后尚存300多出.主要剧目有《大长春》《岳家腔”(即“徽州高腔”),再后演变成“昆弋腔”。“昆弋腔”在伴 庄》《龙虎斗)《双别窑》《药王卷》《白鹿图》《回魂带》《逍遥 奏上取消了锣鼓和入帮声腔。改用笛子或唢呐伴奏.使曲 津》《二度梅》《九件衣》《宝莲灯:}《东平府》《百凉楼《拾玉 调更加细腻、优美和华丽。另用小锣、小鼓配合动作演出, 镯》《黄鹤楼《华容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