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法》复习Ⅳ(DOC可编).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立法法》复习Ⅳ(DOC可编).doc

《立法法》复习Ⅳ 简答\ 1、法律解释原则 (1)法治原则: 1.尊重立法原意 2.维护法制统一 3.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 (2)认真对待权力原则: 1.立法解释应无损权利 2.应有利于权利发现和扩充 (3)利益均衡原则: 1.不损社会集团利益 2.兼顾各种利益 3.承认利益差别 (4)社会公理原则:符合社会公理,才能增强立法解释的道德权威和社会认同度 2、当代中国的立法政策 (1)从滞后式立法转变为同步式立法 (2)从粗放型立法转变为精细型立法 (3)从试验型立法走向常规型立法 (4)从零散式立法转向法典式立法 (5)从高速立法转向高质量立法 (6)从多变性立法转向稳定性立法 (7)从以经济立法为中心转向经济、政治立法并重 3、专属于人大及常委会的立法权范围 (1)国家主权事项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犯罪与刑罚 (5)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6)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7)民事基本制度 (8)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基本制度 (9)诉讼和仲裁制度 (10)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4、立法主体的范围 (1)立法主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国家元首、公民,立法机关办事机构工作人员、立法助理、法学研究人员、利益集团不属于立法主体。 (2)我国立法主体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1)法律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及常设机关有权制定的。 (2)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基本法以外的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我国的立法体制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法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市立法体制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立法主体制度、立法权限的划分制度以及立法权运行的制度,下面围绕《立法法》关于这三个方面的规定来考察一下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的具体设计。 (一)立法主体制度。什么是立法主体?有学者这样界定:立法主体是立法活动中具有一定职权、职责的立法活动参与者,以及虽不具有这样的职权、职责却能对立法起实质性作用或能对立法产生重要影响的实体。现代意义上的立法主体就是各种有权参与或实际上参与立法活动的机关、组织和人员的总称,议会和代表机关是主要的立法主体。实际上,立法者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进行立法活动的组织或机构,如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等;一是指参与立法活动的个人,如议员、人民代表等。我们这里的讲的立法主体是指参与立法的国家机关。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享有立法权的主体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构。这里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立法法》关于部门规章的立法主体范围的规定比宪法的规定要宽。宪法第90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立法法》第71条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如此看来,部门规章的立法主体不仅包括了国务院的部、委机构,还包括了以前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否享有立法权问题的国务院直属机构。二是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的立法权主体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其常设机构人大常务委员会无权制定。宪法第116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立法法》第66条也作出了如此的规定。 、立法权的性质是什么? 立法权的性质要能够概括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立法权这一现象的一般属性,考察立法权这种现象,立法权具有一般的、共同的属性或性质有:第一、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重要的一种权力,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权力。自洛克提出“三权”的刍形后,近代资产阶级学者进一步将国家权力体系作了更为完整的设计,从当代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家权力体系由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设想基本上得以遵循。尽管孙中山先生提出过“五权宪法”,将国家权力扩充为五权,增加了考试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