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止庸艺术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止庸艺术论   个性是艺术的灵魂,《石涛题画集》中说:“笔墨乃性情之事,于依稀仿佛中,有非笔墨所能传者。”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同一个表象特征,同一词、句、笔、墨,乃至思维、行为,既是成功的优势,又是不足的缺陷,优出于斯,悲亦出于斯也。一旦失去这种统一,个性差异就不存在了。人非其人,画难为画。文如其人,画如其人,概是于此。“米之颠、倪之迂、黄之痴”皆真性情也。性格是不能改变的,从石涛、八大,到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民族文化浩瀚的财富中,活铮铮再现着他们不同的性格和优劣。   刘止庸的性格决定和造就了刘止庸艺术的个性。   一   刘止庸,原名礼章,号止庸,字云溪,别字云来,云溪上人,有闲章“游踪”、“仙客”、“自然是吾师”、“一生好入名山游”。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11月20日,农历庚戌十月十九日,出生于四川省泸州纳溪县。弱冠聪慧,入私塾,9岁读小学,善绘事。14岁得地方宿儒丁务伯启蒙,习晓经、史、诗、文、绘画,刘止庸少年才华尽显,值五四运动爆发,渐受新学意识之影响。16岁拜川南巨子王竹邻门下,专事绘画,宗石涛、石溪,与国画名家张大千具同师之谊。20岁从戎离乡,遂开眼界,24岁赴北平,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科,受业于齐白石、王悦之、王森然、王雪涛、李苦禅、王肇民诸家,广得新文化熏陶,深受时代艺术感染,融汇中西艺术,思考美术革命,与王森然、李苦禅笃厚。在该校与李文真等结“狂人画会”集作品展于津门,1936年毕业之际,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这位青年画家首次个展,初露画坛即得到北京画界瞩目与深切期望。后客居天津,组“北社画会”、创“平凡画室”,投身艺术创作,并收授学子,从业美术教育,是年冬为支援绥远前线抗日将士举办捐赠义展,次年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涉入社会美术活动。自此开始致力探索新山水的表现,渐不为传统所囿,而脱离固有樊篱。1940年当其于天津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时,始以“取法自然、极富创造性”的表现现实的山水写生影响京津画坛。由于日本侵华,北方沦陷,1943年携妻眷返四川故里,中途游历西岳及川陕名山,博积写生素材。返乡之后,曾创办纳溪培根小学校,受聘为校长,仍投身教育。因夫人不服南土,1951年再返天津,谋中学美术教员之职,求暂时稳定。数年以后,继续思索和实践美术创新,1957年春夏,随天津市美协王学仲、叶东旭入川写生,这是解放以后,先生首次归故里,兴奋异常,完成了峨嵋、青城十米长卷各二。五六十年代其在繁忙的教员生活中,赴外写生,积极参与创作,1961年东临碣石,1964年暑假,赴东岳泰山完成“岱宗纪游”。丙午“文化大革命”爆发,遭受迫害,抄家批斗厄运一齐降临,直至腿骨惨遭骨折。于“文革”中期1973年退休,结束匆匆的中学讲堂生涯,时年63岁,是年即赴安徽、浙江,游黄山、雁荡、九华山,完成《黄山纪游七十二帧》。1975年,65岁合家返故里,为其第二次入川,写生青城、峨嵋、乐山。1979年春,应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之邀,赴京参加创作,夏月再赴泰山,撰写论文,参与艺术活动。次年,70岁入川写生,自此71岁、72岁、73岁、74岁、77岁、78岁、79岁、80岁计9次入川,76岁曾赴湘西武陵源,古稀之后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创作频繁,1984年至1987年,先生74岁至77岁4年间,依年被聘为天津市文史馆特邀馆员、天津画院特邀画家、泸州诗书画院名誉院长、石涛艺术学会名誉理事。79岁,在天津举行一生中第三次个人画展,81岁,在深圳举行第四次个展,86岁香港收藏家画轩为先生举办画展,均得社会盛赞。1992年,82岁高龄的先生第12次入川、第10次攀登峨嵋极顶,随拍其艺术生涯电视片,这是老人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返故里。公元1996年9月26日,农历丙子八月十四先生病逝天津,29日于天津程林庄公墓行追悼礼,享年86岁。遗有《云溪画鱼》、《画树法稿》、《题画诗稿》、《树谱》诸稿传世。   二   上一个世纪之交的西学渐入,导致了新文化运动,催化着传统的文化观念,陈独秀、吕徵同时抨击着四王山水的僵化和泥古,人文精神逼迫着艺术当随时代,国画的变革成为贯穿本世纪上、下半叶投身改革的艺术家的使命与己任。刘止庸先生是自30年代起勤奋耕耘六十载,直至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具有重大成就的现实主义革新画家。   论析山水画家的风格成就,基于其艺术才思、底蕴和对艺术的态度。刘止庸自幼临习石涛石溪,奠定了艺术底蕴的丰厚基础,立志美术创作就开始思考变革,即不泥古不化,亦步亦趋,又深谙古贤之津髓,熟南北诸皴,取精用宏,北主南辅,刚柔并济,因势纵笔,雄中见秀,用笔扛鼎,举重若轻。遂从严谨规整的传统山水绘画结构中,寻找着放纵雄浩贴近现实的思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以深厚的国学功底,在山水画的表现中显现出超人的才华,当1930年代在北京经过正规西画训练,成为风华正茂的西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