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第安文明,仍待求索
生活在亚马孙欣古河附近的印第安部落居民(摄于2013 年5 月) 画中描绘的是大约1800 年,传教士在巴西为土著人做弥撒 差异巨大的部落
在旅行前我对亚马孙地区印第安人的认识,还停留在猎奇性的图片和纪录片上。他们的标志性打扮就是裸露着身体,也许会有几片树叶遮点儿部位,有些脸上涂着油彩似的图案,有些下巴里插着长长的木头条。也有可能是传播者人为强化了这种印象:热带雨林里的印第安人显得越原始,就越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好奇心。
这种印象倒也没错,亚马孙密林中仍然生活着状态原始的部落人。正是由于隐居,原始部落的情况很难统计。2007年1月国家印第安人基金会(FUNAI)报告表明,巴西取代新几内亚,成为拥有原始部落最多的国家。
2013年一支探险队在飞机上拍摄下了巴西与秘鲁边界处的一个隐居部落,这些赤身的印第安人身上涂着大红颜料、搭起一人来长的弓箭,向可能的进犯者示威。印第安人基金会(FUNAI)鼓励人们在不侵犯的前提下用影像记录隐居部落,这样能让外界确认密林深处生活着土著人,提醒人们不应该肆意侵犯这些土地。
几乎所有与世隔绝的印第安人都是游牧者。他们随着季节变更在雨林中迁徙,家庭规模较小。雨季水位较高时,这些通常不使用独木舟的部族会居住在雨林深处远离河流的地方。在水位较低的旱季,河边形成沙滩,他们就会在沙滩上安营扎寨,在此捕鱼。这个时候的部落相对容易被外界发现,他们是在沙滩上寻找和挖掘河龟蛋的行家,也以肉、鱼、车前草、坚果、浆果、根茎类植物和一些幼虫为食,还捕猎南美貘、野猪、猴子和鹿。
隐居部落的生存样式,容易让外界对“印第安人”的概念有一种错觉,似乎游牧的小规模群体,代表着所有亚马孙多数印第安人的生存状况。
“我们亚马孙雨林里的印第安人也是差别巨大啊。就好比中国和德国的区别。”马克斯对我说。他留着黑色的短平头,棕色皮肤,身材不高却结实有力。穿着蓝色T恤和牛仔裤,马克斯显得非常精神,细长的双眼神采飞扬,又有股谦虚的气质。他目前生活在玛瑙斯,是一个为亚马孙黑河盆地上游地区印第安人权利而斗争的组织代表。在他租住的办公室院子里,白色墙壁上满是印第安人的手工绘画,有男女服饰、劳动工具、奇异的花朵、图腾性质的图案,色彩艳丽。马克斯说,每一种图案都来自黑河盆地上游的一个部落。
“我的部落叫作图卡龙(Tukano),我们生活在亚马孙州的圣加百列(Sao Gabriel da Cachoeir)。我的部落从300年前开始与非印第安人接触,现在过着比较西式的生活。”根据马克斯的估计,整个亚马孙地区目前有240多个印第安人聚落,其中有180多个在巴西。马克斯说:“秘鲁安第斯山那边的高山地区印第安人,与我们黑河盆地地区的聚落就有非常大的不同,聚落之间语言、文化、习俗差别很大,有些接触外部世界几百年了,有些可能才从10年前接触外界,有些至今隐居。”
300年前,未接触外界的图卡龙部落住在一种叫作“马洛卡”(Maloca)的屋子里,这种所谓的屋子其实就是用柱子撑起来的大顶棚,四周没有围挡,也没有任何隔断,全村所有人都住在一起。随着与外界接触,慢慢大家有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房子。“现在村里人沿河建了自己的房屋,与西方人的小别墅差不多。”同为图卡龙部落,里边又分为不同的社区,大型的社区有几百人,小的甚至只有两三个家庭。1961年马克斯出生时,他的社区有着27个家庭、120口人。
西方宗教力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改变印第安人的力量。对于16世纪的征服者而言,耶稣会士算是所谓的“在那个时代,唯一守着原则底线的人”。比起早期粗鲁的抢掠性殖民者,他们希望用道德力量改造社会、教化后人。耶稣会士的一种理念是,用西方的文明之手引度落后的印第安人,以免他们因落后而堕落成牲畜或者奴隶。马克斯所在的图卡龙部落也受到传教士影响,1923年传教士在那儿建立了学校,用以教化当地人。马克斯的父母分别在学校念过4年和2年的书,能说一点葡语。当马克斯长到10岁,也与他的另外9个兄弟姐妹一样,到教会学校进行住读。 巴西印第安部落的孩子们在学校学习 ( 摄于2008年)
牧师们劝说印第安人将孩子送进学校,说孩子们可以学习制作手工艺品,再把这些卖给丛林外的人,今后不用发愁生计。对于散居在广阔森林的部落来说,学校非常遥远,马克斯的社区离学校有200公里,住读意味着与部落的疏离。图卡龙部落里的120个孩子和他一起住读。“那些牧师不让我们说部落语言,不希望我们与自己的文化亲近。我们当着他们的面说葡语,背地里说部落语。”在牧师看来,教化印第安人就是使他们远离自己的文化。
“你长期没有生活在部落里,那你觉得自己还是印第安人吗?”我问马克斯。马克斯说他对这个问题的情感有些复杂:“如果没有传教士,我连葡语都不会,没法与外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