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史及杨朔秦牧.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散文史及杨朔秦牧.ppt

十七年散文 第一节、十七年散文概说 1949—1956 1、抗美援朝战争题材报告文学。(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杨朔《鸭绿江南北》) 2、表现社会主义新人及社会主义建设题材报告文学(秦兆阳的《王永淮》、柳青《王家斌》、沙汀《卢家秀》;萧乾的《万里赶羊》,华山《童话的时代》、杨朔《石油城》、李若冰的《柴达木手记》 ) 1949—1956 3、抒情散文(老舍《我爱新北京》、杨朔《香山红叶》、叶圣陶《游了三个湖》、 秦牧《社稷坛抒情》) 4、自传类散文(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高玉宝的《高玉宝》 ) 1957—1966 1、抒情散文(杨朔的《海市》、刘白羽的《红玛瑙集》、巴金的《吐不尽的感情》、冰心的《樱花赞》、柯蓝的《早霞短笛》、峻青的《秋色赋》等 ) 2、报告文学(中国青年报记者集体采写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郁茹的《向秀丽》、刘白羽的《万炮轰金门》、郭小川《无产阶级战士的高尚风格》、魏钢的《红桃是怎么开的》 等) 3、针砭时弊、尖锐犀利的杂文 (燕山夜话) 十七年散文的两个缺点 一、内容上,“文以载道” 二、形式上,公式化、概念化 第二节 杨朔    (1913—1968), 山东蓬莱人。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新华社特派记者;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党组常委,同时写了大量散文。    他的作品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雪浪花》、《樱花雨》、《香山红叶》、《泰山极顶》、《茶花赋》、《海市》等。 杨朔代表作: 《雪浪花》 《海市》 《樱花雨》 《茶花赋》 《泰山极顶》 《荔枝蜜》 杨朔散文的题材 1、杨朔力图选用各种题材表现生活的激流和时代的风貌。他一方面注重描写新生活、新时代的绚丽色彩,又用血泪笔墨勾画旧社会苦难生活的背景,往往用今天和昨天进行美丑善恶的对照。 杨朔散文的题材 2、杨朔又注重描写普通劳动者真诚、朴素的情感,现身祖国建设事业的执着精神和高尚情操。 3、杨朔写了很多国际题材的散文 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    1、杨朔善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也就是他经常是一个很大的主题,但是表现这个主题往往是通过一件平凡的事。抓住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生发联想和想象,见微知著,使作品的思想得到寓大于小、寓远于近艺术表现,因而具有诗的视角和诗的容量。 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 2、杨朔散文注重创作诗的意境。他的很多散文用诗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3、杨朔的散文讲究艺术构造,他一般采用曲径通幽、祖章显志的园林式结构,于云遮雾障中间峰回路转,层层叠叠,变化多段,显得缜密精巧,引人入胜。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亦作“卒章见志”,很常见的一种写作方法,一般地说,几乎在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在散文中使用较多 杨朔散文的缺陷 1、内容有时代所局限 2、创作模式单一、雷同 杨朔模式 所谓“杨朔模式”就是杨朔散文借用古典诗歌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在现代散文中寻求诗的意境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抒情结构样式。即“从写景入手,然后引出在风景中活动着的平凡人物,最后通过比兴象征将景物与人物联系起来,升华出人民性的颂歌这一抒情主题 。 杨朔模式 蜜蜂、我——甜——生活、劳动 画、茶花——美——人民、劳动 雪浪花、老泰山——力——个体、集体 红叶、老向导——香——旧社会、新时代 泰山风光、老道士——日出——人民公社 第三节 秦牧   秦牧(1919.8——1992.10),原名林派光,又名林觉夫,祖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县东里樟林。曾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花城》、《菱角的喜剧》 、《社稷坛抒情》、《土地》、《古战场春晓》,文艺理论集《艺海拾贝》等。 秦牧的散文 《花城》 《菱角的喜剧》 《社稷坛抒情》 《土地》 《古战场春晓》 秦牧散文的艺术 1、秦牧散文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炉 2、秦牧散文把“形散”和“神聚”结合起来,做到寓控制于放纵 秦牧散文的艺术 3、秦牧散文富有情趣性和幽默感 4、秦牧散文语言顺利酣畅、凝练生动,采用“林中散步”和“灯下谈心”的行文作风,流露出直接面对读者的亲切感和语言氛围。 秦牧散文的不足 1、一些知识性材料在不同的篇目中反复使用,失去了新鲜感。 2、围绕一个说理中心,过多地罗列材料,有时难免冗杂拖沓之嫌。 3、强烈的政治宣传意识,

文档评论(0)

gd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