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内共生菌的互利共生研究综述.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江西农业学报 2008,20(6):65—68 ActaAgriculturaeJiangxi 蚜虫 一内共生菌的互利共生研究综述 冯利 ,孙玉诚 ,戈J ,马骏 ’¨ (1.湖南农业大学 生物安全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2.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100101; 3.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广东广州 510623) 摘 要:综述了蚜虫体 内共生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宿主蚜虫的相互作用以及潜在的生物学、生态学意义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蚜虫;内共生茵;互利共生 中图分类号:Q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08)06-0065—04 Mutualism betweenAphidsandTheirEndosymbionts FENG Li ,SUN Yu—cheng ,GEFeng2 MAJun¨ , (1.CollegeofBio—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nagsha410128,China;2.StateKeyLaboratory ofIntegratedMnaagementofPestInsectsnadRodents,InstituteofZo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a;3. PlnatQuarantineLaboratory,GuangdongEntry—ExitInspectionnadQuarnatineBureau,Guangzhou510623,China) Abstract:The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of aphid’Sendosymbiontsandinteraction tllaphidswerereviewed.Andthepotential valuesinbiologynadecologywerealsodiscussed. Keywords:Aphid;Endosymbionts;Mutualism 许多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其体内的共生菌建 1.1.1 分布 在所有的蚜虫中,Buchnera均存在于血腔 立了互利共生的关系…,蚜虫与其共生菌的关系是最典 的含菌细胞中,含菌细胞呈两叶状结构,这一结构被称为 型的例子,也是研究共生关系的模型。几乎所有蚜虫种 含菌体(bacteriome或mycetome) ,一般包含有60~80 类中都带有一种革兰氏阴性的球形胞内共生菌 (Buch- 个菌胞,这些菌胞很少分裂,但随着蚜虫的生长体积逐渐 hera)。这种共生菌存在于腹部的含菌细胞 (mycetocytes 变大 。例如,野豌豆蚜出生后大约有80个菌胞,经过 或bacteriocytes)的胞质中,它们 占蚜虫内共生微生物的 若蚜阶段的发育后,其细胞体积增长了8倍 ,细胞质体积 9O%以上,因此被称为初级内共生菌(primarysymbionts 的60%被共生菌占据 。 或P—symbionts)f2]。它们是专性垂直传播的,是蚜虫的 1.1.2 传递途径 Buchnera通过卵巢在蚜虫亲代与后 正常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 。 代间垂直传递,有性生殖中传递给卵细胞,而在孤雌生殖 此外,许多蚜虫还包含另外一种或多种其他细菌类 中传递给胚胎 。Mira和Moran(2002)利用电镜技术对 群,称为次级内共生菌(secondarysymbionts或 s—symbl- 豌豆蚜体内的Buch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