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程学
第 28卷第 3期 徐 州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2013年 9月
VoI.28No.3 Journal0fXuzhou InstituteofTechnology (NaturalSciencesEdition) Sep.2013
一 种甘薯黑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
孙厚俊 ,赵永强,谢逸萍,徐 振
(徐 州市农业科 学院,江苏 徐州 221121)
摘要 :通过对甘薯黑斑病侵染薯苗后茎基部发病特征进行研究,设定 了发病分级标准,形成 了
甘薯黑斑病苗期抗性鉴定的方法,为抗病 品种的选育提供 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薯 ;黑斑病;苗期;抗性鉴定
中图分类号 :$5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4—358X(2Ol3)03—0077—02
甘薯黑斑病是我国北方甘薯种植区的三大病害之一 ,是造成烂窖 、烂床、死苗的主要原因.据统计 ,我 国
每年由该病造成 的产量损失为 5%~1O ,危害严重时损失达 2O ~50 l1],严重制约着我们甘薯产业的
发展.甘薯黑斑病可通过种薯、薯苗及土壤等多种途径传播 ,彻底根除较为困难 ,一般采用综合防治 的方法 ,
其 中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黑斑病的重要途径之一.黑斑病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是甘薯抗病育种的基础.目前
黑斑病抗性鉴定多以薯块为鉴定材料 ],但甘薯苗期抗病性也是生产中衡量抗病性 的重要指标 ,目前 尚未
见对甘薯抗黑斑病苗期鉴定 的研究.本专利对甘薯苗期抗黑斑病性鉴定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苗期抗性鉴定防
范 ,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 了理论依据.
1 技术特征
甘薯黑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是一种农作物病虫害抗性鉴定方法.该方法科学 ,操作过程简单 ,试验条
件要求不高 ,取几棵生长一致的苗床或 田间甘薯茎尖薯苗 ,剪掉最下面 2~3片叶片后用消毒水清洗干净 ,放
人预先用无菌水配制好的浓度为 1xlO个 /mL的黑斑病孢子悬浮液 中,25~27℃室温下培养 6d,调查各
试验薯苗受黑斑病侵染为害等级 ,计算各重复平均为害级别,通过为害级别的大小即可判断各供试品种薯苗
对甘薯黑斑病的抗感情况.
2 理论依据
目前 的抗病鉴定方法研究多以薯块为材料 ,而薯苗对黑斑病的抵抗作用与薯块不尽一致.因此 ,生产上
急需一种薯苗抗黑斑病 的鉴定方法 ,以便在选种栽种前进行筛选 ,防止栽种后感染黑斑病死苗造成缺行
断垄.
3 实验方法与结果
1)病菌分离与培养 从田间采集发病薯块 ,用真菌分离方法分离出黑斑病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
基上培养 7d,备用_c].
2)参试薯苗准备 从苗床采集华北 52—45、南京 92、徐薯 18、浙徐 1号、徐 273、济农 22、烟台252、徐 02—
9—11、徐 02—16—17、宁 55—1、徐薯 22—1、徐薯 25—2、胜利百号共 13个甘薯品种 (系)薯苗,每品种分别剪取 6棵
生长一致的甘薯顶尖幼苗 ,视薯苗节 间长短以5~6个节间为宜,带 回实验室后从 叶柄基部剪掉最下面 2~3
片叶片 ,用灭菌水把薯苗茎基部清洗干净 ,备用.
3)接种菌液 的配制 将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的黑斑病分生孢子用无菌水冲洗下来 ,用无
菌水配制成浓度为 1×10个 /mL的孢子悬浮液备用.
4)接种鉴定 将配制好的孢子悬浮液分装在容量为250mL的无菌三角瓶中,然后将供试薯苗轻放人三角
收稿 日期 :2013-02—20
专 利 号 :201210095052.2
基金项 目:国家甘 薯产业技 术体 系项 目(CARS-11一B-09);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项 目(2012AA101204)
作者简介 :孙厚俊 (198o一),男,江苏丰县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研究工作.
· 77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 3期
瓶中,每品种 3棵 ,重复3次 ,在 25~27℃下培养 ,同时设空 白无菌水为对照,培养液消耗后用无菌水加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