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和谐理念与调解制度--以云南实践为例.pdfVIP

浅议和谐理念与调解制度--以云南实践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和谐理念与调解制度 ——以云南实践为例 许前飞 贺茭‘ 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有文字 记载的调解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时期,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 时“历山之农者侵畔,河滨之渔者争坻,为此亲耕于历山,亲渔于 雷泽,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历山之人皆让畔,“雷泽之人皆让居’’。1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调解无论是在官府解决民事纠 纷还是民间调停争端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中国当代的纠 纷解决以至于社会治理影响深远。 调解制度的产生及发展与中国古代儒家和谐思想有着密不可分 的联系。儒家思想倡导“以和为贵,以礼服人,孔子以“和’’作为 人文精神的内核,他的弟子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 斯为美”,2将“和视为至德。孟子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 人和。’’3将“人和”视为高于“天时”、“地利”,决定事情成败的关 键因素。《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为贵’’反映在 诉讼文化上就是“无讼”。孔子日:“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4 在儒家正统思想和主流文化的长期熏陶下,中华民族历来强调折衷 和调和,形成了“厌讼”、“以讼为耻的观念,遇到纠纷更愿意采取 调解的方式去解决,宁愿不分是非曲直,牺牲部分利益,也不愿意撕 ’许前飞:中国法官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贺茭:中国法官协会会员,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 1张晋藩著:《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转引自刘艳芳:“我国古代调解制度解 析”,载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第2期。 2《论语·学而》. 3《孟子-公孙丑下》. ‘《论语·颜渊》。 265 首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司法高层论坛论文汇编 破脸皮;宁愿“私了’’,也不愿“官了”。旧时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 也多以“无讼、“少讼为考量标准。“唇舌细故而致争,锥刀小利 而兴讼1的现象通常被视为官员治下社会不稳、民风不佳的标志, 故历代官员多“劝民息讼,历朝法典都严禁“讼棍’’滋讼。可见, 民间的“厌讼与官家的“息讼”观念是中国传统社会调解制度的重 要历史文化成因。 随着社会变迁,中国的调解制度也不断完善和发展。当代大陆调 解的制度也先后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诉讼调解在半个世纪的审判实践 中经过了由热到冷、再由冷到热的反复。1958年,大陆提出民事审 判工作的基本方针是“调查研究,调解为主,就地解决。1964年, 这“十二字方针’’发展为“依靠群众,调查研究,就地解决,调解为 主’’。无论是“十二字方针还是“十六字方针,其指导思想都很明 确,即提倡以调解为主的方式审理民事案件。1982年3月8日,通 过的《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 应当着重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应当及时判决。”这部法律以“着 重调解”取代了五、六十年代一直延续的“调解为主”原则。上个世 纪八十年代末期,大陆法院开展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在强调“一步到 庭”、“当庭宣判,强化庭审功能的同时,淡化了民事调解。1991年 颁布的《民事诉讼法》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 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这 部法律对于调解的规定既无“为主,亦无“着重,而是强调“自愿、 合法”,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功能相对弱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遍 及中国大陆的“调解中心”也正是随着这部法律的颁布而销声匿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对人民法院功能的重新定位以及社会稳定需要, 诉讼调解的作用重新得到重视。2003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制 定了《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司法解释的 真德秀:《真西山集》卷四十“潭州谕俗文”. 现代司法制度下调解之应用 形式明确了人民法院审理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劳务合同纠纷、 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损害赔偿纠纷、 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合伙协议纠纷、诉讼标的额较小的纠纷等六 类纠纷时应当先行调解,将调解作为审理的前置程序。2004年8月 18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

文档评论(0)

zaqxsw1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