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借非官方人物之考察解析都市建设历史
——以1910年代台北城内的建设为例
陈正哲
提要:日本统治时期台湾地方上的有力人士,常发挥个人或团体的力量来影响政府对
该地进行建设。同时政府也往往因为执行政策之便,而需要借助此批人士的地方关系来掌握
当地群众。政府与有力人士问的互动,直接影响着都市的建设与发展。这一层结构的存在.
使得过去仅注重官方都市计划的研究角度遭到质疑,而有必要进一步辅以非官方人物、组织
之考察来理解当时的建设状况。
关键词:台北、市区掰划、都jK支、建设业者
一 官方版的台北城内市街改建计划
91
台北城内首批日本人所兴建的洋风街屋起工于1912年,竣工于15年①。在此之
前,虽然台湾总督府早于1900年就发布台北城内的市区计划,并经过1905年再一次的调
整计划内容o,然而其工事主要皆着重于道路的整理;对于主要街路上既存之旧有街屋,
虽然就市容而言是“粗笨陋矮”的窘态③,但是历经统治十余年却也一直无法进行全面的
改善。然而1911年的一场暴风雨,摧毁了多数的旧有街屋,而给了台北一次变容的机会。
灾后,台湾总督府于1912年7月发布府前街等街路拓宽的告示o。之后并致力于城
内3条主要街路两侧之旧有街屋的全盘改建(图】)。至1915年竣工时.当时的台北厅长
认为,今日台北如此的市容,总算尚可称得上是台湾的首府了(图2)。走在今日旧台北城
内的上述几条街路上,依然可以感受到当时计划街路之尺度,并看见几栋历经八十余年尚
存的洋风街屋。借由上述官方发布的街路扩张计划搭配台北市区改正委员会所发行的竣
工纪念帖,我们固然可以对旧台北城内这样的现场及实物有所理解;然而由计划到竣工,
这个过程看似真实,实质上却令人觉得遥远,其原因或许在于我们感受不到实际运作过程
中“人”的表现。
二 台北城内市街改建的实质参与者
因而若借助人物考察,或许可以让我们更掌握当时的脉动。在《台北市区改筑纪
q)③ 台北市区改正委员会台北市区改筑纪念1915
905
②台北城内市区计划台北县报188号,1900;台北城内外市区计划台北厅报425号,1
④府前街,北门街、西门街道路幅员变更.台北厅报1082号,1912
·183·
念》o写真帖之人物照的最末页,刊载了泽井市造、三好德三郎、木下新三郎、滨口勇吉等
1人之照片。此4人皆非官方人物但却出现在官方出版品中,自然有其寓意。
其中泽井市造为台湾日本统治前期相当重要的土木建筑营造业者,台湾首栋整体
RC造建筑物——台北电话交换室之施工即出自泽井组。其于1895年日本统治之始即
以有马组工事部长的身份来台,配合台湾总督府从事铁道、水利等工程的建设②。或许由
于这一层关系,使其与官方逐渐奠定合作的基础,而得以于日后陆续承接一些重要的公共
建筑,如台北车站、台北厅厅舍等@。其于地方上热衷公共事业,对身所处之都市亦时时
抱有改进的想法,在当时被称为具有任侠性格且名望极高之人。o
至于此次台北城内旧有街屋改建之工事,其实泽井市造早于1906年就向官方提出台
北应仿效东京银座炼瓦街的重建模式,大规模改善台北城内旧有街屋。然而当时与土木
局长长尾半平以及通信局长持地六三郎商讨后,最后仍因经费的问题而中止。此次暴风
雨后,城内既有街屋大半损毁,泽井市造认为机不可失,乃在大水未退之时。与地方上官商
关系良好之有力人士三好德三郎,立即乘船拜访台北厅长,建议政府以低利资金的方式来
协助民众,并进行台北市街的改建。此次在市街严重损毁的情况下,官员们皆认为此时进
行改建应较为可行,之后再经过官员们的争取经费,此次的台北市街改建终于得以
实施。@
另一人木下新三郎,是台湾建物株式会社的社长,此会社成立于1908年,成员涵盖了
台、日两方极具名望之人士@,以及建筑方面的专业技术者。该社成立之初即是为了协助
台湾总督府推动家屋改良以及进行土地经营等事业,同时其资金有一半来自台湾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