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民初童蒙教育的变与不变
——以商务版C和国教科书》为例①
瞿骏
【摘要】本文以商务印书馆从1912年起陆续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为例来分析民初
的教育结构、理念与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回应当干民国热中对于民初教育的种种迷思之处,
并对民初教育的变与不变这一重要问题作出自己的解读。
【关键词】民初教育变与不变教科书
近年来对民国时期教育的研究、讨论和消费成为了学术界、媒体和市场的共同热点。这
突出表现在对民国时期教科书的大量出版和研究兴趣曰增上。苫不过如果细看这些热点所承
载的内容就会发觉其留下的迷思之处甚多。不少研究对民国时期的教育无论是大学教育还是
中小学教育都赋予了太多的现实想象,以借此表达对当下教育体制的种种不满情绪,同时又
对那段时期的教育结构、·理念和问题缺乏贴合历史情境的真切了解。有鉴于此,笔者希望以
1912年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新星出版社整理再版的《共和国教科书》为例来重新思考民
初教育的变与不变这一重要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不拟全面系统地来讨论这一问题,而
只是以一具有典型性的史料为解读对象,展示、分析此问题的部分面相,以求教于方家。
《共和国教科书》出版之时正逢商务印书馆从清末开始顺风顺水近十年来的“危难之
际”0 1912年元月,辛亥革命的发生给了商务印书馆当头一棒。中华书局横空出世与商务全
力争夺上海乃至全国出版业的龙头老大位置,焦点正落在教科书上。商战初起时中华占尽优
势,在上,新民国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与《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表面上看由教
育部总长蔡元培制订,但其中很多内容实不乏中华创始人之一陆费逵的手笔,这一点保证了
中华之教科书在各方面与新政府教育政策的契合呼应程度,而商务掌舵人张元济虽与蔡氏私
①本文为会议初稿,清勿引用。
②目前民国时期敦科书研究之多已剑不胜列举的程度,择其要者有毕苑: 《建造常识:教科“持与近代中国
文化转型》,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吴晓鸥:《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启蒙价值》,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年版。汪家熔:《民族魂——教科书变迁》,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王建军:《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研究》,
J。。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郑航:《中国近代德育课程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黄兴涛、曾建立:
《清未新式学堂的伦理教育与伦理教科书探论一一兼论现代伦理学学科在tft国的兴起》,找《清史研究》
2008年第l期。季家珍(JoanJudge)著,孙慧敏译:《改造国家一一晚清的教科书与国民读本》,载《新
史学》十二卷二期(2001q:6月)。沙培德(PeterZarrow):《启蒙“新史学”——转犁期lII的111国历史
教科书》,收入《lli国近代思想史德转犁时代一一张灏院士七秩祝寿论文集》,联经出版公司2007年版,
5卜80页。
RobertCulp.ArticulatingCitizenship:CivicEducationandStudentPol
或“启蒙”的一面,且有过于重视教科书内容乃至将内容与历史语境剥离的倾f匈。较少关注的是教科书内
容与是时思想、社会结构的互动和教科书与传统接续并在“传统中求变”的另一面。
949
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交甚笃,却好象未能参与其事。①在下,一边鄂江潮飞速席卷全国:一边中华书局在筹备期
间就已秘密组织人员紧锣密鼓,加班加点编写教科书,因此其成立后不几日即能有符合“共
和民国宗旨”的产品上市。而且在广告宣传上中华牢牢把握住了两个时髦概念~一“革命”
与“共和”。其大力宣扬的“教科书革命”等口号一时问极其风行。㈨
面对中华咄咄逼人的态势,3月起商务开始反击,其反击利器之一正是这套《共和国教
科书》。为推销自家商品,两家出版机构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这从当时连篇累牍的报纸广告
中就可见一斑。@而且商务与中华的热闹商战并不只在民国肇建时出现,它绵延贯穿在整个
民国初年。日后又有异军突起加入战团的世界书局,以这三家为龙头衍生出当时出版盛况里
的种种奇景。这些奇景发生的根源则在于现代转型在中国启动后所衍生出的种种变化。其中
最重要的变化之一为新式学堂制度的确立。@
在20世纪初的中国,由新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