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胜利前后国民政府忠烈祠功能之嬗变——以江苏省为例.pdf
抗战胜利前后国民政府
忠烈祠功能之嬗变
以江苏省为例
姜 良芹 朱继光
内容提要 忠烈祠是国民政府为祭祀在战争中为国家忠勇牺牲的官兵和民众的神圣场所。国
民党江苏省地方各县市筹建忠烈祠 的活动经历 了抗战胜利前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国民政府根
据变化 了的社会、政治环境,对忠烈祠功能进行了有利于 自身利益的诠释。忠烈祠功能的嬗变,使
民众与政府之 间在 国家象征体 系的构造上 ,产生了或互补、或冲突的关系。这对江苏地方忠烈祠的
筹建产生了深层影响,从而导致前后两个时期不 同的建祠结果。
关键词 国民政府 忠烈祠 筹建 江苏省 功能嬗变
忠烈祠是国民政府为祭祀在战争中为国家忠勇牺牲 的官兵和 民众的神圣场所 。它的建造设立
以及烈士人祀基准的选定,应是庄严谨慎而且极富国家(或政权)意志的事情 。在抗战期间和抗战
胜利后,国民政府为纪念抗 日死难烈士,先后两次通令全国筹建忠烈祠。江苏省地方各县依照省府
训令,先后两次进行筹建。期间,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忠烈祠的功能因此发生嬗变,这对各地建祠
影响颇深 。目前大陆学界对忠烈祠领域的学术研究尚未展开,相关文章也仅将其作为纪念景点、建
筑创作来介绍,或者呼吁社会从精神层面对忠烈祠进行关注。台湾学界虽已开始研究尝试,却也有
待深入 。①本文拟以江苏省为例,通过运用台北 “国史馆”和江苏省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资料等,对
江苏省地方忠烈祠筹建的基本状况、特点及 国民政府指导下忠烈祠功能的嬗变对江苏地方筹建忠
烈祠产生的影响作一初步探索 ,以期抛砖引玉 ,推动学界的相关研究。
国民政府时期,忠烈祠的肇建源于纪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抵抗 13本侵略而殉国的将士。国
① 中国大陆学界与忠烈祠相关的文章有冯玉辉 :《南婿忠烈祠》,《抗 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 2期;张志兰 :《抗 口陵园——南
岳忠烈祠》,《古建园林技术))1995年第 2期 ;谭飞程 :《山:青IlI 骨 本刊记者探访南岳衡山忠烈祠》,马智冲:《岛:海外遗忠
魂 台北 “忠烈祠”中的抗战历史》,《国际展望))2007年第 1:{鸪q等。台湾学界对忠烈祠研究的相关文章有蔡锦堂:《忠烈祠研
究一 “国殇圣域”建立的历史沿革》,台北 “国科会台湾史 々题研究计划成果发表研讨会 ”会议论文,2001年 6月;《忠烈祠 英“灵”
探析》,载张春英主编 《两岸史学——海峡两岸关系史与台湾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 民出版社 2005年版等。
· 89 ·
《抗 日战争研究))2011年第 1期
民政府内政部于 1933年 9月 13日颁布了第一个相关法令 《烈士附祠办法》。① 1936年 5月,国民
政府军事委员会又制定 《历次阵亡残废受伤革命军人特别优恤办法全案》,在所附的 《各县设立忠烈
祠办法》中正式使用 “忠烈祠”一词。其 中第四条规定,“凡抵御外侮、北伐、剿赤各战役死亡官兵之
原籍属于某县者,即于某县忠烈祠专祀之”。②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广大官兵与
民众在抗敌过程 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1938年 11月 24日蒋介石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会上,许
多将领在汇报各战场战况时,几乎都提到阵亡官兵多 “暴尸疆场”,不能掩埋的情况 。蒋介石听后异
常痛心,认为 “给敌人看了这种情形 ,他即有轻视我军的心理”,是 中国军队在士气上暴露给 日军的
一 大弱点。另外蒋还认为如果 “我们忠勇将士为国捐躯,竞至死不得收骸骨”,那么将对不起牺牲的
官兵,也无脸见人 。⑧在这次会议蒋提出两项改进办法 :第一 ,以后战地上所有官兵遗骸 ,必须抬回
掩埋。第二,在各师、团设立一组掩埋队,规定其职责,在缺乏棺木时,要掘土将官兵骸骨埋葬 ,并且
要立牌为标志。这样做 “使一般将士的英灵得安其所”,对提高士气也会有很大帮助 。④1940年蒋
介石又亲 自下令:“令各省县党政机关从速调制在抗战期 内死难军民姓名、尤其对于被敌惨酷残杀
之忠烈事迹更应注重记叙并筹备建坊立祠使地方官岁祠之。”⑤在蒋介石的积极关注下,同年 8月
29日行政院即召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内政部、教育部等单位进行新拟忠烈祠祀相关
法规草案审查会 ,并于同年 (194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