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纺纳米纤维膜固定化漆酶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研究.pdfVIP

电纺纳米纤维膜固定化漆酶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 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电纺纳米纤维膜固定化漆酶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代云容,丁士元,牛军峰*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联系人,E-mail:junfengn@bnu.edu.cn) 1. 引言 多环芳烃(PAHs )作为土壤中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严重威胁着土壤生态功能、农 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酶降解是一种有效的去除土壤中 PAHs 的方法,但是由于游离酶易失活, 导致修复成本高,限制了酶降解在实际中的应用。固定化酶是改善酶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的有效 手段。乳液电纺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固定化酶技术,它能通过直接电纺油-水或者水-油乳液制备壳- 核结构载酶纳米纤维,实现对酶的原位包埋固定。本文选用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外消旋聚乳酸 (PDLLA)作为原材料,利用乳液电纺技术将漆酶包埋固定在纳米纤维中,研究了电纺纳米纤维膜 固定化漆酶对土壤中PAHs 菲、荧蒽、苯并[a]蒽和苯并[a]芘的去除性能,并对其去除机理进行了 初步探讨。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及仪器 外消旋聚乳酸(PDLLA)(济南岱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分子量为 10 万。漆酶、2,2-连氮基-双-(3- 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 (ABTS )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购于 Sigma。乳化剂 F108 由 BASF 提供。菲、荧蒽、苯并[a]蒽和苯并[a]芘均为分析纯(Aldrich chemical Co.) 。所用试剂甲醇和 二氯甲烷均为色谱纯。主要仪器包括日立 S-4800 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蔡司LSM510 型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加速溶剂萃取仪(ASE)、瓦里安 Cray 50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以 及实验室自制高压静电纺丝装置。采用戴安 U3000 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PAHs 。 2.2 电纺纳米纤维膜固定化漆酶的制备及活性测定 称取 2 g 聚乳酸溶于 20 g 二氯甲烷,向溶液中加入 0.2 g F108,室温下搅拌 3 h 得到澄清的 溶胶。然后向溶胶中加入 1 mL 漆酶溶液(20 mg/mL),将该溶液混合以得到均质乳液。最后将乳 液引入玻璃注射器中,设定接收距离为 13 cm,施加电压为 12 kV 进行纺丝,控制纺丝流速为 1.5 mL/h ,经4-5 小时后得到载酶电纺纳米纤维膜。将膜剪成 2 cm × 2 cm 小片,取 5 片加入 5 mL 浓 度为 0.5 mmol/L 的ABTS 溶液中反应 5 min 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酶活。 2.3 土壤中 PAHs 去除实验 称取 5 g 土样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 25 mL 浓度为 500 μg/L 的4 种多环芳烃混合溶液,在室 温下以 120 r /min 条件振荡混合 12 h。然后再向水土混合液中加入0.2 g (2 ×2 cm,约 5 片)载 酶电纺纳米纤维膜,并在 6 h、12 h 和 24 h 时分别对溶液、膜和土壤中的菲、荧蒽、苯并[a]蒽和 苯并[a]芘进行测定分析。其中膜上 PAHs 采用乙腈进行洗脱,土壤中的 PAHs 采用 ASE 提取,然 后用 HPLC 测定。同时利用灭活的载酶电纺纳米纤维膜进行吸附对照实验。 3. 结果与讨论 图 1 显示了载酶聚乳酸电纺纳米纤维膜的 SEM 图像和LCSM 图像。从图 1a 中可以看到,载 酶聚乳酸电纺纤维任意排列,纤维的直径分布为几百纳米到几微米,多数直径为 400~600 nm 。 纤维呈现出多孔结构,纤维表面存在大量的孔隙,如图 1b 所示。在激光共聚焦扫描电子显微镜下 观察载有 FITC 标记漆酶的电纺纳米纤维膜,发现大多数纤维呈绿色(如图 1c 所示),证明漆酶 确实被包埋固定在纤维里,且分布比较均匀,说明乳液电纺是一种高效的酶固定化技术。 相对于游离漆酶,电纺纳米纤维膜固定化漆酶的酶活保持率高于 67% 。固定化漆酶较高的酶 活保持率与载酶纤维的壳-核结构有关。将酶包埋在纤维的核部分,可以保护漆酶免受外界不良因 223 持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