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化学改性石墨电极的准电容特性
*
徐海波 ,范新庄,芦永红,孔祥峰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E-mail: xuwangri@163.com)
电化学电容器按照储能机制可分为两种:双电层电容器和法拉第准电容器。前者依靠电极材料
与电解质界面形成的电化学双电层来存储电荷,电极材料要求具有高比表面积,典型材料是碳材料,
例如,活性碳;电解质为有机或水溶液体系,为了满足更高的能量密度要求实用中大多采用有机溶
液体系。后者依赖电极材料在电解质中的快速氧化还原反应来存储电荷,电解质通常为水溶液体系;
电极材料要求具有可逆的、快速氧化还原反应,典型材料是过渡族金属氧化物,例如,水合氧化钌。
与前者相比,后者在单位面积上可以存储更多的电荷。
众所周知,碳材料经过化学或电化学氧化处理后,其表面会生成含氧活性基团,从而具有了一
定的准电容特性。石墨晶体结构完整,导电性高,通常作为电化学电容器电极的导电剂。然而,石
墨直接用来作为双电层电容器的报道较少,这是因为要获得高比表面积石墨目前在工业上还是十分
困难的。近来,夏永姚和李会巧在专利中介绍了一种高比表面鳞片状石墨作为电极材料的电化学电
容器,展示了可以比拟活性碳的优异双电层电容特性 [1]。Sullivan等人 [2,3]报道了玻碳电极经过电
化学改性后,作为电化学电容器具有较高的准电容特性。尽管存在使用的玻碳电极价格较高,电化
学活化时间较长等缺点,然而这一工作还是非常重要的,他向我们展示了碳材料作为准电容器电极
材料的美好前景。
本文首次报道了电化学改性石墨电极的准电容特性,它具有材料成本低、活化工艺简单、高效
和优异的准电容特性(2F/cm2 ,或 200F/g)。石墨电极不仅用来储能,也起到集流体的作用,非常
适合采用类似燃料电池的双极板结构来获得高压电化学电容器,从而使得电容器装配更加简单;同
时,内阻大为降低。通过上万次的循环极化测试,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80%);通过不同的
2 2
充、放电电流,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倍率特性(2F/cm 在 2 mA,1.5 F/cm 在 100 mA)。此外,为了获
得更高的能量密度,可以通过改变电解质体系来获得,例如,在 20 wt%硫酸溶液中电位窗口为 1.2V,
在中性盐溶液中电位窗口却能够达到 1.8V。进一步通过SEM、TEM、XRD、Raman、BET、FTIR、TGA、
XPS进行了表征,表明石墨晶体在电化学氧化作用下被微晶化,形成粗糙的多孔结构(6 m2/g),表
面含氧量大幅度提高,形成了多种含氧官能团,这是其具有高比电容特性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夏永姚, 李会巧. 中国,申请号 2007100363058, 2007.
[2 ]M. G. Sullivan, B. Schnyder, M. Bärtsch, D. Alliata, C. Barbero, R. Imhof, R. Kötzz. J. Electrochem. Soc ., 2000, 147, 2636.
[3 ]M. G. Sullivan, R. Kötz, O. Haas. J. Electrochem. Soc ., 2000, 147, 308.
Pseudocapacitor characteristic for electrochemically modified graphite electrodes
Haibo Xu, Xinzhuang Fan, Yonghong Lu, Xiangfeng Kong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Chemistry Theory and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Email:
xuwangri@163.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