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化学氧化法制备荧光碳点
包蕾,龙艳敏,周川华,齐宝平,刘翠,田智全,张志凌,庞代文*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纳米生
物与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985 工程”创新平台,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2
联系人电话027Email: dwpang@whu.edu.cn
新型纳米标记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继量子点之后,
荧光碳纳米颗粒(又称“碳点”)以其优良的荧光性质且基体材料对环境友好而
成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纳米标记材料[1]。在碳点制备的众多方法中,电化学氧
化法[2]具有方法简单易行、条件温和、制备得到的碳点无须进一步修饰即可发光
并可实现大量制备等特点。本课题组利用电化学氧化法制备了多种荧光碳点并对
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不同组成成分的碳糊电极进行电化学氧化,分别得到了激发波长依
赖及非激发波长依赖的荧光碳点。发现,这两种粒径(分布)几乎相同的碳点,
体现出的不同的荧光性能归因于其表面不同的氧化程度。氧化程度较高的碳点表
面具有较多的表面缺陷,这些表面缺陷会带来更为丰富的发光表面态,而使此种
碳点呈现出激发波长依赖的荧光发射性能。反之,较低氧化程度的碳点则呈现出
非激发波长依赖的荧光性质。
通过控制实验中的氧化电势,我们实现了对碳点粒径可控的制备。发现,
碳点的粒径大小与实验中所施加的氧化电势成反比,这一规律与电化学法制备金
[3]
属纳米颗粒及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一致性 。在控制粒径的情况下,探索了表面
状态对碳点发光的影响,发现随着碳点表面含氧基团尤其是羰基含量的增多,其
最大发射光谱会发生红移。这为解释表面状态对于碳点发光性质的影响提供了另
一种新思路。
荧光碳点具备的良好的光稳定性以及很低的细胞毒性,以及表面富含的羧
基易于生物功能化等特点,使其在能源应用、生物标记和示踪、医学成像等方面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对于其发光性质的研究与了解,将使我们更有目的的改
造、改进并提高其荧光性质,使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致谢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 )项目(2011CB933600; 2006CB933100 )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对本工作
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S. N. Baker and G. A. Baker, Angew. Chem. Int. Ed. , 2010, 49, 6726-6744.
[2] Q. L. Zhao, Z. L. Zhang, B. H. Huang, J. Peng, M. Zhang and D. W. Pang, Chem.
Commun., 2008, 5116-5118.
[3] Reetz, M. T., Helbig, W., J. Am. Chem. Soc. 1994, 116, 7401.
Preparation of fluorescent carbon nanodots by
electro-oxidation
Lei Bao, Yan-Min Long, Chuan-Hua Zhou, Bao-Ping Qi, Chui Liu, Zhi-Quan
*
Tian, Zhi-Ling Zhang, Dai-Wen Pang
Key Laboratory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for Biology and Medicin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Sciences, Research Center for
Nanobiology and Nanomedicine (MOE 985 Innovative Platform), and State Ke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