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的变迁对鄂伦春猎民健康的影响.pdfVIP

生活方式的变迁对鄂伦春猎民健康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50· 民族体育论集 生活方式的变迁 对鄂伦春猎民健康的影响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系 方 征 崔兰英 鄂伦春族猎民是指1996年1月23日,鄂伦春旗人民政府颁 布《关于禁止猎捕野生动物的布告》以前,曾经长期在大小兴安 岭森林以狩猎为重要生活方式的鄂伦春族群众。据2003年国家 统计出版社《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我国的鄂伦春族共有人口 8196人,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交界的 大小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1958年才全面实现定居,1996年彻 底告别采集、游猎的生活方式,社会转型和禁猎令的颁布彻底改 变了鄂伦春族古老的游猎生活方式。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得鄂伦春 猎民从原来凶险恶劣的生活环境中走出来,实现了定居,极大地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但是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 也使许多人对生活环境不适应并产生了抵触心理,农业生产技术 的落后和怀旧情怀使许多人心理失落而无所事事,抽烟酗酒等不 良嗜好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通过对鄂伦春猎民生活环境的变 迁对健康状况的研究,试图提出提高他们健康水平保护其特色文 化的合理化建议。 一、鄂伦春族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 人类在其早期发展阶段是以渔猎和采集为生的,大约经历了 生活方式的变迁对鄂伦春猎民健康的影响 ·351· 50万年的时间才由渔猎经济转变为牧业经济和农业经济,渔猎 经济是人类最早的生存手段,世界上每一个民族无不经历以渔猎 和采集为生的历史阶段。①鄂伦春族直至20世纪的50年代还一 直从事着这种原始的经济活动,几乎世世代代反复重复着祖先所 创造的劳作方式,并形成了独特的狩猎文化。长期的狩猎生产方 式极大地限制了鄂伦春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生活方式决定 了鄂伦春族逐水草而居,随野兽而迁徙。极其简陋的“斜仁柱”、 “林盘”、“乌格顿”难挡摄氏零下45度的严寒,疾病、饥饿、野 兽的侵袭使他们的生活辈感艰辛,与外界相隔绝的生活状态使他 们非常贫困、落后和愚昧,治病靠“萨满”、办事靠“长老”,近 亲婚配、吸食鸦片、酗酒等不良习俗和习惯在鄂伦春社会普遍存 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产业发展缓慢,身体素质差、寿 命短、出生成活率低、患病率和病死率高等健康状况相当严峻。 这种生活条件不仅给鄂伦春人生活造成了困难,而且也严重阻碍 了鄂伦春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鄂伦春社 会仍停留在原始社会末期阶段,其贫困落后程度不仅在国内,就 是在世界各民族中也是罕见的。 (一)鄂伦春族古老的游猎生活方式 鄂伦春族世代游猎于茂密的大小兴安岭森林中,他们“散处 深山,迁徙靡定,以打牲为业”,②“随兽之所在,踪迹之”。③鄂 伦春男孩一般在五六岁及用弓箭和木枪做狩猎游戏,七八岁练习 骑马,10岁以后练习射箭和射击。十二三岁就跟长辈到猎场进 行初步实践,让他们猎取一些中小型的食草动物,积累狩猎经 ①于学斌:《鄂伦春游猎生活》.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3。 ②《呼伦贝尔志略·民族》。 ③宋小濂:《北徼纪游》。 ·352· 民族体育论集 验,到了十四五岁就开始单独狩猎了。“鄂伦春妇女皆勇决善射, 客至,腰数矢上马,获雌兔作灸以饷,载儿于筐。裂布悬项上。 射则转筐于背,旋回便捷。儿亦不惊。”可见,鄂伦春人从儿时 起,就适应狩猎环境,从小就练就了狩猎的本领。鄂伦春族精于 打猎,对兴安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他们根据各 种野兽习性和活动规律采用不同的捕猎方法,“在鄂伦春人看来, 只有那些不怕艰苦、观察力敏锐、射击准确的人,只有那些掌握 了各种野兽习性和活动规律的人,只有那些熟悉山林地形和方向 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猎人,也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鄂伦 春人”。① 为了寻找猎物,鄂伦春人常年在深山中逐野兽而迁徙,一种 原始的房屋建筑“仙人柱”就成为人们流动的家。“仙人柱”又 称为“斜仁柱”,是一种圆锥形窝棚式建筑,“仙人”是树干的意 思,“柱”是房屋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树干支起来的房屋”。 “仙人柱”的覆盖物视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夏天用桦树皮、冬 天用狍子皮。“仙人柱”顶端留有小口,用于采光、通风和放烟。 鄂伦春人的主食是兽肉,他们打到什么吃什么,经过了“茹毛饮 血,生吞活嚼”的年代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