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菱川竹枝词》看清末高邮临泽镇的社会救助.pdfVIP

从《菱川竹枝词》看清末高邮临泽镇的社会救助.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菱川竹枝词》看清末高邮临泽镇的社会救助.pdf

史海文艺 文艺生活 LITERATURELITERATURE LIFELIFE 2013-09 文艺生活 从《菱川竹枝词》看清末高邮临泽镇的社会救助 朱 亚 (江苏省高邮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江苏 高邮 225600) 摘 要院从《菱川竹枝词》中体现高邮临泽市井社会的救助体系和底层悯恤,展现清末时期底层社会难能可贵的生活形态。 关键词院《菱川竹枝词》;底层救助 : : : 中图分类号 I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312(2013)26-0152-01 。韦 每 ,文风很盛,尊师 《菱川竹枝词》是清末高邮州临泽镇韦柏森所撰 氏“ 教化功等等,自古以来此镇就文化昌明 重教 览百氏之书,如洛阳有《风土记》,荆楚有《岁时记》,窃心羡焉, 自然成了民风民俗,有钱人家送子读书,没有办法打理束脩的 ,一一纪以俚言,成绝句百 。 ,倒也使“荆棘丛中”出了 爰不揣谫陋,将吾乡新旧事迹 首” 家庭,子弟也可以进义学馆就读 不少 人谓“此作非等闲吟咏可比,能使古今事迹不致失传。” “畹兰”。这实在应该属于义务教育的先例了。当然这样的义学 的前序后跋。此处所言菱 , 。挂名义学 , 以上两段,见《菱川竹枝词》 川 馆不会普及,也不会全方位提供各种教学辅导 馆 ”,或者称“古今事迹” , ,大抵上也是塾师看重 即高邮州临泽古镇,所言“新旧事迹 者 应该是只收留了少部分的贫困子弟 某 、乔公祠、古孝子巷、常住 、 家孩子的天赋,破格施恩的一种表现。基于对临泽古镇人文荟 部分属于文化记忆,比如临泽县 院 安乐教寺等,这里从略,本文仅就《菱川竹枝词》中那些挂人齿 萃、民风淳朴的状况发自内心的推崇,我在这里忽然联想到陆 颊的“现在进行时”部分,来考察临泽镇清末市井社会的一个 定一的“要让孩子们读书”的遗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 雨汗淋漓路上行。止渴望 侧面 《茶棚》:炎炎如火日光迎, 梅梅 《暂栖所》:暂栖所创亦辛勤,为有穷人屋被焚。并住梨园 不得,有茶请坐坐茶棚。 。 焰口轮流各巷临。无数纸 来子弟,数椽投宿庇慈云 《利孤》:利孤大众发慈心, 钱飞 《施材局》:最惨皮囊弃道途,无财难免土亲肤。出钱共建 白蝶,秋坟故鬼笑多钱。 施材局,骨隐蓬蒿泽及枯。 《祭孤坛》:乞儿家是祭孤坛,数个莲花夹竹竿。灵应君侯 《粥场》:历年善款揆余波,粥放隆冬煮几锅。水冷草枯贫 来两度,仙舆一朵瑞云幡。 。 ,我“百度”后一看, 最苦,一人一勺厚而多 有必要强调一下,尤其是后一种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