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三焦论治便秘.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中医药

JIANGXI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浅析从三焦论治便秘 ★ 常立杰’ 胡珂 (1.江西中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南 昌330006;2.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 昌330006) 关键词 :便秘 ;三焦 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识码:B 便秘,《内经》称之为 “大便难”、“后不利”,认 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 为其发病与脾 胃受寒、肠中积热有关;《伤寒论》称 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指出上焦宣五谷之 便秘为 “不大便”、“大便硬”、“阳结”、“阴结”、“不 味,若雾露之溉;中焦如沤,腐熟运化,升清降浊;下 更衣”、“谷气不行”等,而历代医家亦多从气、血、 焦如渎 ,出而不入 。 阴、阳及脏腑论治,病因多分为腑实内结 (胃肠积 因此,若上焦得宣,中焦得疏,下焦得润,则三焦 热)、肠道气滞、(气血阴阳津液)亏虚型便秘及阴寒 通畅,脏腑调和,阴阳平衡 。正如 《中藏经》日:“三 凝滞等几方面。然临床中亦尚有上述诸情之外,亦 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 非寒热虚实可辨之便秘证型,笔者试就从三焦辨治 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 此型便秘论述如下,以飨同道。 2 三焦与便秘 1 对三焦的认识 三焦是一身气机运行通道,通过调节气机升降 《素问 ·灵兰秘典论》日:“三焦者,决渎之官, 运行,助水谷运化,而布达气血津液,荣养周身。同 水道出焉。”《难经 ·六十六难》日:“三焦者,原气之 时,《素问 ·举痛论》指出 “百病生于气也”,张景岳 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中藏经》亦 亦日:“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 日:“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 日中清之腑,总领 病。”《素问 ·六微 旨大论》日:“升降出入,无器不 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充 有。非出入 ,则无 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 分说明三焦是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人体一身之 长化收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 气,亦经三焦输布五脏六腑,充沛全身,布达环周,发 危。”《丹溪心法》日:“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 挥功能。针对三焦具体所指,《灵枢 ·营卫生会》 郁,诸病生焉。”可见三焦与人体生理、病理密切相 日:“上焦 出于 胃上 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 中 关。针对三焦与消化道关系的论述,《难经 ·三十 一 … … 中焦……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 难》则更是指出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 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下焦者, 始也”,可见三焦包括消化道 ,亦或包含 了消化道 的 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 功能。同时,在便秘成因上,《素问 ·灵兰秘典论》 5 结语 交也。言交,正是 “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阴得阳助 人体气机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则泉源不竭”。阴虚者,地气若衰而不升,不升则无 若是则食饮精气,即得其滋养升降之宜,故四时五 以降,故天气绝。阳盛者,天气若亢而不降,不降则 脏,皆合于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无以升,故地气不足。盖阴阳二气,互藏其根,更相 《六微旨大论》日:“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 为用,不可偏废。此借天地 自然之道,以喻人之阴阳 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 贵和也。 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所以 《易》以地 (收稿 日期 :2012-0

文档评论(0)

fengbing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