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技前沿
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烧结矿精确分析的研究
王健秦枫林
(江苏靖江华菱锡钢特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江苏靖江214500)
喃要】提出了用x射线荧光光谱极洲定烧结矿主成分的方法。采用Li28407作为熔荆,LiBr作为脱模荆,精心选择标样,熔融法选择稀
释比为1:16.制作曲线且分析试样。实验结果表明,此分析方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伲最,且测定结果与认定结果较吻合,可用于烧结矿
样品的精确分析。
瞎键词1X-射线荧光光谱法;烧结矿;精确分析
烧结矿作为钢铁冶炼过程中的重要原料之一,它的化学成份不仅 表2各元鬃陂正曲线线性范围
关系到烧结车间的指标考核,而且关系到高炉车间的生产、出铁率及炉
渣碱度的调整、有害元素的消除等。
烧结矿的X荧光分析,一般采用粉末压片法,但是由于产地不同、
物相组成有别、产生X射线的角位置各异而干扰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且对制样有着较高的要求,故其只能在矿源固定时采用:而使用熔融
法可消除矿物效应和颗粒效应的影响,定量分析快速且结果准确。本
22曲线建立
实验采用熔融法并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烧结矿进行元素分析,在 采用15个标样经熔融后,在仪器上分析每个标样各元素的强度
充分考虑谱线干扰、基体效应等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
值,与其各元察标准值之比,曲线基本呈线性关系。采用理论系数和经
辕_好的效果。
验系数校正后,标准曲线上各数据点都在曲线上,说明共存元素间的重
1实验部分
叠和吸收增强效应得到修正。
1.1主要钗器及型号
表3各元素的嘲隹参数
AxiosPW4400):电热熔融炉
X荧光光谱仪(Panalytical
(DY501);Pt—Au坩埚及模具。
12试蒯
四硼酸锂(Li28407):硝酸铵;溴化锂(30%):P10气(900/o
氩气+10%甲烷)。
13测量条件 23精密度试验
X光管(2.4kW端窗铑靶);真空光路;P10气出口压力
在仪器上对同—烧结矿进行11次压片测量,以确定分析方法的精
0.080MPa:其它见表1。 密度。
1.4样品制备 表4方法的精密度试验
准确称取0,Sg试样,89四硼酸锂,1g硝酸铵于铂黄坩埚中混匀,
加入溴化锂4滴,在熔融炉E熔融,熔融过程中自动旋转混匀,赶尽气
泡,浇注成玻璃片。
待玻璃片冷却至室温后,在背面贴上标签,用选定的测量条件和
程序进行测定。
表1分析元素及测量条件 2.4准确度试验
为了验证上述工作曲线的正确性以及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可用性,
采用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对照试验。
表5方法的准确度试验
墅蔓 坌堕尘!圭 !!! !!Q!竺!Q 竺坦 垒坚Q!
XRF 56.35 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冲刺实验班】河北衡水中学19中考提前自主招生数学模拟试卷(6(1).docx VIP
- 品酒师考试:白酒品酒师学习资料.docx VIP
- 品酒师考试:葡萄酒品酒师必看题库知识点(强化练习).docx VIP
- 【冲刺实验班】江苏苏州高级中学2021中考提前自主招生数学模拟试.doc VIP
- 品酒师考试:白酒品酒师测试题(强化练习).docx VIP
- 品酒师考试:品酒师考试测试题(强化练习).docx VIP
- 【冲刺实验班】广东深圳高级中学2019中考提前自主招生数学模拟试.docx VIP
- 品酒师考试葡萄酒品酒师.doc VIP
- 【冲刺实验班】广东执信中学19中考提前自主招生数学模拟试卷(1.doc VIP
- 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 (14).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