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离骚》与汉魏六朝闺情诗之女子意象之不同 ,杨翔,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pdfVIP

文学欣赏:《离骚》与汉魏六朝闺情诗之女子意象之不同 ,杨翔,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8卷 第4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8No.4 2005年08月 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Aug.2005 《离骚》与汉魏六朝闺情诗之女子意象之不同 杨 翔 (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64 摘 要:《离骚》中的女子意象与汉魏六朝闺情诗中的女子意象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女 子之美与花草的联系、女子之美的具体表现形式、女子的个性精神的差别上。这种差异体现了文学 艺术的发展、文学美学追求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制度、伦理道德对文人人格、心态的影响。 关键词:《离骚》;女子意象;汉魏六朝闺情诗 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一1395(2005)04一0026一03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 女的盛年不嫁喻志士的怀才不遇,他的《七哀》、《杂 香草。游国恩先生在 《楚辞女性中心说》一文中指 诗》之 《南国有佳人》、《闺情》等,也是借女子感情上 出:“文学用女人来做 ‘比兴’的材料,最早是楚辞。 的不如意,抒发他政治上屡遭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 ‘比兴’材料虽不限于 女‘人’,但 女‘人’至少 的苦闷;阮籍 《咏怀诗》的《二妃游江滨》、《西方有佳 是其中最重要材料之一。所以我国文学首先与 女‘ 人》、《朝出上东门》等同样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 人’发生关系的是 《楚辞》,而在表现技巧上崭新的 荒之表”。《离骚》与汉魏六朝的闺情诗都以女子作 一大进步的文学也是 《楚辞》。”’〔〕在楚辞的诸篇章 为政治态度的寄托,但诗中的女子意象有何不同呢? 中,《离骚》对女子意象的使用尤多,实可作为楚辞 了解这一差异,对于认识香草美人的文化传统以及 的代表。 我国诗歌的发展流变,具有重要意义。 《离骚》中美人的意象主要用来自喻,如 “惟草 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一、女子之美与花草的联系 谣琢谓余以善淫”等。屈原在诗中通过自拟弃妇进 行政治抒情,以男女关系喻君臣之意。另外,《离 《离骚》中,屈原用来自喻的女子之美主要表现 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 在与香草有关的服饰、动作上。诗中明确表述女子 饰,大大加强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 是 “美人”的,只有 “恐美人之迟暮”这一句,然而诗 独立的象征物,一方面指人格品性的高洁,另一方面 里大量书写香草,说明女子时时与香草为伴:在衣着 又和恶草相对,象征了政治斗争的双方。 佩饰上,1.启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笠 可以说,《离骚》开创了以美人香草为寄托的新 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哪怕由于佩带香草招 的艺术表现手法。后人学习香草美人的比兴艺术, 来恶运也不改初衷,“既替余以蕙镶兮,又申之以揽 寄情言志,托物以讽,逐渐形成了中国文学一种独特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居所旁 的表现手法。这种情形在汉魏六朝尤为突出。很多 遍植香草,“余既滋兰之九蜿兮,又树蕙之百亩。畦 诗人在自己的闺情诗中,借对女性的描写,寄托自己 留夷与揭车兮,杂杜is-与芳芷”;在起居饮食上,“朝 的政治怀抱。如张衡的 《同声歌》借女子侍夫的情 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步余马于兰 形,抒发自己报效国家报效君主的情怀,《四愁诗》 皋兮,驰椒邱且焉止息”;哀伤时“揽茹蕙以掩涕兮, 借对美人的怀恋抒写他 “思以道求相报,贻于时君” A-余襟之浪浪”,等待时 “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 的郁闷心情;曹植的 《美女篇》以美女喻君子,用美 而延伫”。这些无处不在,种类繁多的香草,喻示了 收稿 日期:2005-06-20 作者简介:杨翔(1972一),女,湖北十堰人,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应用文写作研究。 女子高洁的品德,表明其超凡脱俗、高贵美丽的特 尽在其中。又如曹植 《美女篇》中写美女:“攘袖见 性,同时还代表忠君爱国、贤德向善的政治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