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法纯化10-羟基喜树碱工艺研究.docVIP

树脂法纯化10-羟基喜树碱工艺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 本论文以,树脂吸附解喜树碱中试的废液10-羟基喜树碱g X-5树脂,吸附时间1.5小时10-羟基喜树碱吸附量最多,流速5BV/h;解析附:75%乙醇洗脱液最佳,流速5BV/h。 本文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喜树果实中抗癌活性成分10-羟基喜树碱的工艺,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关键词 喜树;10-羟基喜树碱; 目录 摘要 2 目录 3 一、前言 4 (一)喜树概况 4 (二)10-羟基喜树碱的研究现状 4 二、树脂纯化10-羟基喜树碱的工艺研究 5 (一)仪器与材料 5 1、仪器 5 2、材料与试剂 6 (二)检测方法 6 (三)样品溶液的制备 6 (四)树脂的预处理 6 (五) 树脂含水率的确定 6 (六)吸附-解吸附实验 6 1、吸附量和吸附率的测定 6 2、吸附量、吸附率和解析率的计算 6 3、洗脱剂解吸附率的 7 4、pH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7 5、温度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7 6、吸附时间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7 7、树脂用量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7 (七)吸附-解吸附实验 7 (八)结果与讨论 7 1、洗脱剂浓度对解析率的影响 7 2、pH值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8 3、温度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8 4、吸附时间及树脂用量对吸附率的影响 9 (九)吸附-解析附 9 1、X-5树脂的泄漏曲线 9 2、X-5树脂洗脱曲线 10 三、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一、前言 (一)喜树概况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为蓝果树科(Nyssaceae)喜树属(Camptotheca Decne)的落叶乔木,高达20余米,为我国特有植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喜树曾天然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诸省,主要生长在低山、丘陵及平原的河流两岸、溪旁、林缘、山坡和稻田边。但喜树一直是毁林开田的砍伐对象,所以喜树的野生种群已相当少见。现在喜树在种植方面已经施行GAP管理方法,使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药用与非药用相结合,走一条绿色、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喜树最重要的价值是它全身各个部位如种子、叶、花、枝条、树皮、根均含有喜树碱(Camptothecine)和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e),在民间喜树的果实、皮、根、枝和叶均可入药,有抗癌、散结、清热、杀虫的功能[1]。用于食道癌、胃癌、直肠癌、肝癌、膀胱癌、卵巢腺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血吸虫病肝脾肿大等。喜树的根部中除含有喜树碱、还含有喜树次碱(Venoterpine)即印度鸭脚树碱、鞣花酸-3,3’,4-三甲醚(3,3’,4-Tri-O-methylellagicacid)及9-谷甾醇,干木中含10-甲氧基喜树碱(10-methoxycamptothecine)和10-羟基喜树碱,果实中除含有喜树碱、10-羟基喜树碱、去氧喜树碱(Deoxy-eamptothecine)、喜树次碱外还含有白桦脂酸(betulicacid)、长春苷内酰胺(vincoside-lactam)等(用现代技术提取抗癌活性成分喜树碱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喜树碱衍生物的研究作为抗癌药物的主攻方向之一。自1996年美国FDA批准第一个喜树碱类抗癌新药拓扑替康上市后,伊诺替康、9-氨基喜树碱、10-羟基喜树碱等新药不断问世,成为一大类重要临床用抗肿瘤制剂[2-6]。 (二)10-羟基喜树碱的研究现状 羟基喜树碱(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是喜树碱天然衍生物20多种单体中抗癌活性最强的一种。羟基喜树碱化学结构与喜树碱相似,10位碳原子上氢为羟基所取代。羟基喜树碱全称(S)-4,9-dihydroxy-4-ethyl-1H-pyrano[3’,4’,6,7]indolizino[1,2]quinoline-3,14(4H,12H)dione,分子式C20H10N2O5,结构式见图1,分子量为364.36,黄色棱柱状结晶,微溶于甲醇、氯仿、吡啶,不溶于水,溶液具荧光,熔点258-263℃[7]。 羟基喜树碱:R=OH 图1结构式1965年3月,Wall[]等人从喜树树干中首次分离得到喜树碱,研究表明喜树碱临床治疗胃癌、膀胱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喜树碱毒性较大,可以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制成水溶性钠盐后抗癌活性下降等原因,使人们对喜树碱研究一度中止。直到1985年,Hsiang等发现喜树碱可以阻断癌细胞中拓扑异构酶I(TopoisokmeraseiI,Topo I)的合成。由于Topo I在癌细胞中的含量大大高于正常组织,而且在S期癌细胞中活性增大,因此抑制Topo I的药物可以选择性抑制增殖期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并且研究还表明,喜树碱是通过与Topo I-DNA可裂解复合物(Cl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