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PS世界文学]女性的痛觉_孤独感和死亡意识_萧红与伍尔夫比较,孤独感,孤独感测试,爱的孤独感,孤独感散不尽留言,有谁爱过孤独感,孤独感歌词,有谁爱的孤独感,有些爱的孤独感,孤独感量表
外国文学研究 2000 年第 4 期
女性的痛觉: 孤独感和死亡意识
——萧红与伍尔夫比较
柴 平
内容提要: 本文从平行研究角度梳理分析萧红与伍尔夫创作中孤独和死亡两大主题的异
同。通过剖析中英两位女性所表现的倍受压抑的女性意识, 阐释女性在男权社会结构和意识形
态下的痛苦, 以此揭示萧红与伍尔夫女性文学创作的特质。
关键词: 萧红 伍尔夫 孤独 死亡
有一个古老的神话, 讲的是女人原有一件仙衣, 因在沐浴时被男人偷走, 无法回到仙界, 只
好留在人间受尽压迫。妇女的早期代表——织女为父系社会的统治者牛郎所害, 失去疏离俗世
的安全保护屏障, 自此被男权社会欺压、剥削和损害。女性多么想寻回自己的仙衣, 逃离地狱的
家, 重返天堂。女作家是女性中敏感灵慧的一群, 对这种痛苦有更深的体验, 她们往往通过写作
来慰藉自己在人间的孤独、焦灼与哀怨。萧红与伍尔夫便是这样的女作家, 她们虽然身处于东
西不同的文化圈, 但她们同为女性, 其创作都在 20 世纪上半叶, 且资质和禀赋亦有相近之处,
从而使对二人的比较成为可能。本文尝试对她们的女性意识加以探究和体察, 解读两位才女的
悲剧心理, 以此探寻女人失去仙衣后的生活和情感。
( )
萧红 1911—1942 是中国一位卓越的现代女作家, 也是东北作家群的代表者之一, 被誉为
①, 她以诗的笔致, 散文的技巧, 将小说推向一个抒情化的高峰。尽管她
“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的创作生涯不足十年, 文学上的成就却引人注目。她文思鲜活, 笔气疏爽, 小说《生死场》、《呼兰
河传》, 散文集《商市街》等近百万字为中国抗战文学、妇女解放运动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伍
( )
尔夫 1882—1941 是 20 世纪英国杰出女作家, 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人物, 女权主义批评家。
( )
《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标示她意识流小说的实绩, 论著《一间自己的屋子》1929 和《三个
基尼金币》证明她的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理论先驱的历史地位, 散文的创作贯穿她四十年文学生
涯, 她的散文洒脱精妙, 充满丰富的想象。这位文学天使的死给文坛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诗人托
·斯·艾略特在悼词中将弗吉尼亚·伍尔夫视为“伦敦文学生活的中心。……随着弗吉尼亚·
②
伍尔夫的去世, 一种文化的整个模式被打破了。”萧红与伍尔夫虽才华横溢, 却命途多舛。二
人皆面临亲情缺失, 萧红 8 岁丧母, 18 岁祖父病故, 伍尔夫在青少年时期父母兄姐去世, 且都
备受疾病纠缠, 加上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歧视, 使她们形成了一种抑郁型的气质。这两位女性在
作品中描绘了单调的事件、悲哀的人物形象、压抑的环境、凄凉的氛围。孤独意识和死亡意识是
两个女性的基本悲剧心理内涵。在这里我们打算对这两位女作家创作的趋同性及差异进行一
番多向审视, 以期在一个较深入的层面观照女性文学。
1·11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柴 平: 女性的痛觉: 孤独感和死亡意识
一、孤独女儿 , 难遣寂寞
阅读萧红与伍尔夫的作品, 扑面而来的是那难以驱遣的孤独感。由于人生坎坷, 两颗女儿
心在人世间难觅契友知音, 无法找到慰藉, 与群体活动和群体意识相疏离, 既无援助又无照应,
无从归属, 寂寞的心态决定了创作内容的孤独。这女性的孤独来自女性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
因其 日渐自觉的性别意识与父权意识形态撞击所产生的痛苦。它是男人无法体验也无法被男
人理解的, 实际上, 它比男人的孤独更深、更强烈、更为复杂。
作品中平淡的情节, 悲哀的人物形象、压抑的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WAMS关键技术及其在湖南电力系统中的应用.pdf
- WBS在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中的应用.pdf
- wdOS系统下搭建DHCP服务器的心得.doc
- Web FT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pdf
- WEB2_0互动广告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_陈宥任.pdf
- Web Server的安装与配置.doc
- Web2_0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初探_以folksonomy为例.pdf
- Web Service详细解析及使用方法.doc
- WebGIS在美国南加州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实例分析.pdf
- WebKit在iOS上的技术调研.doc
- [CPS世界文学]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的互文关系研究_基于林语堂作品的描述性分析.pdf
- [CPS世界文学]村上春树_文化混杂现象的表现者.pdf
- [CPS世界文学]欲望的悲剧_一种拉康式的精神分析.pdf
- [CPS世界文学]福楼拜_非个人化_原则的哲学基础.pdf
- [CPS世界文学]文本的狂欢世界_诺曼_梅勒作品中的互文性策略解读.pdf
- [CPS世界文学]詹姆斯_宝石_的文学语言浅析.pdf
- [CPS世界文学]论_尤利西斯_内心独白的构建.pdf
- [CPS世界文学]福楼拜的_游戏_包法利夫人_的叙事分析.pdf
- [CPS世界文学]荒诞变形_创造悲剧的新境界_对中外戏剧变形手法的比较研究.pdf
- [CPS世界文学]是不为也_非不能也_理查德_赖特及其文学创作中的现代主义特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