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元机翼表面压力分布的测定,二元液系相图的测定,机翼下表面冲击,机翼压力中心,压力测定仪,瓦斯压力测定仪,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表面张力测定仪,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测定
中山大学
本科生实验报告书
二元机翼表面压力分布的测定
院 系 工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专业班级 理论与应用力学10级
实验课程 实验流体力学
姓 名 程彬
学 号
实验地点 中山大学工学院流体实验室
实验时间 2013年 6 月 7 日
指导教师 苏炜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测定绕流物体表面压力分布的方法;
2. 测量机翼表面在不同攻角下的压力分布;
3.从多管压力计上观察机翼失速时的压力分布状态。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装置
实验模型:NACA0024翼型,弦长b=0.15m,最大厚度c=0.036m,18个测压点。实验装置示意图见课本第177页图7-29,用两台多管压力计,工作液为纯水。
四.实验步骤
1.把模型安装在实验段中,按顺序把机翼上的测压孔一一对应接到多管压力计上,检查各测压软管是否畅通,是否漏气。
在实验段中模型上游适当位置安装风速管,并把总、静压孔接到多管压力计上。
启动风洞,并调节电机到预定转速(如500转/分)。
调节机翼的攻角到预定角度(如α=4o)。记下各测压管液柱的读数。
5.调大机翼的攻角,观看多管压力计上各管液柱的高度变化(不必记录读数),从而了解机翼失速时的压力分布的变化。
6. 风洞停车,记录室温θa和大气压Pa 。
实验数据处理
1. 列表计算机翼表面各点处的压力系数Cp。设第I根测压管的读数为Hi,来流静压测压管读数为H∞,所以,机翼表面第I点的压力与来流静压之差为
Pi - P∞ = (Hi - H∞)ρ水 g
同理,来流动压为
0.5Pv2=(P0-P∞ )ξ= (H0 - H∞)ξρ水 g
于是,机翼表面第I点的压力系数为
Cpi=(Pi - P∞)/0.5Pv2=(Hi - H∞)/(H0 - H∞)ξ
2. 用矢量法表示机翼表面的压力分布。
实验记录与计算表
大气压力Pa= Pa ,大气温度θa= 29oC ,大气密度ρ= 1.1571kg/m3
ξ=1.004
翼型: NACA0024 , 攻角α= 10 o
h∞
(mm) 点
号` h
(mm) Δh
(mm) CP h0
(mm) h∞
(mm) 点
号` h
(mm) Δh
(mm) CP
346 1 341 -5 -0.2621
359
340
11 330 -16 -0.8388 2 300 -46 -2.4114 12 329 -17 -0.8912 3 290 -56 -2.9356 13 327 -19 -0.9960 4 293 -53 -2.7784 14 329 -17 -0.8912 5 301 -45 -2.3590 15 334 -12 -0.6291 6 308 -38 -1.9920 16 345 -1 -0.0524 7 325 -21 -1.1009 17 355 9 0.4718 8 335 -11 -0.5766 18 359 13 0.6815 9 343 -3 -0.1573 10 344 -2 -0.1048 (从第一台多管压力计读数) (从第二台多管压力计读数)
大气压力Pa= Pa ,大气温度θa= 29oC ,大气密度ρ= 1.1571kg/m3
ξ=1.004
翼型: NACA0024 , 攻角α= 20 o
h∞
(mm) 点
号` h
(mm) Δh
(mm) CP h0
(mm) h∞
(mm) 点
号` h
(mm) Δh
(mm) CP
343 1 333 -10 -0.6640
358
343
11 326 -17 -1.1288 2 323 -20 -1.3280 12 325 -18 -1.1952 3 326 -17 -1.1288 13 329 -14 -0.9296 4 327 -16 -1.0624 14 336 -7 -0.4648 5 327 -16 -1.0624 15 342 -1 -0.0664 6 326 -17 -1.1288 16 351 8 0.5312 7 326 -17 -1.1288 17 355 12 0.7968 8 326 -17 -1.1288 18 354 11 0.730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