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公民教育实施途径初探.pdf
2011年 7月 一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u1.2011
第 32卷第 3期 Journal0fGuang~iTeachersEducatio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V01.32 NO.3
大学生公民教育实施途径初探
口谭 萍,何红力
(广西师范学院 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摘 要] 通过时公民及公民教育概念 内涵的分析,结合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现状,提出要加强大学
生公民教育。培养知行合一的现代公民。在开展大学生公民教育的过程 中,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 、校 园文化
建设和学校 日常管理、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途径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
公 民技 能,增强大学生公 民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公民教育;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 】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11)03—0088一O4
当今,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越来越受 民相对应的是臣民。臣民是跟奴隶和封建制度相
到重视 。本 文通过对公 民以及公 民教育基本概 伴随的一种特有 的身份 ,它具有附属性、从属性、
念、内涵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实 无主体性。公 民与人 民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
际情况,探讨大学生公民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民是政治概念 ,指阶级对立中的阵营。有时也作
法律概念 ,指社会成员的整体。公民是法律概念,
一 、 关于公民与公民教育 一 般用在个体社会成员上。公 民比人 民范 围大,
公民是一个很古老的概念 ,最早产生于古代 它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 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
希腊。古希腊 的公 民 (polites)一词来源于城邦 员,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 的人和敌对分子不属于
人 民。
(polis),原意是 “属于城邦的人”。现代英语 中的
公 民用 citizen来表示 ,显然与城市 (city)也有着 公民教育这一概念是西方的舶来品。关于公
紧密的联系。在汉语 中,用以表述 citizen含义的 民教育的含义 ,我国学术界不 同学者从不同角度
是两个字:“公”和 “民”。 “公”作属于国家或集体、 作过阐述。有学者认为:公 民教育是指教育机构
共同的、公事、公务讲。“民”作人民、某族人 ,民间 公开讲授的一门课程,也是寓教于其他方面的一
的、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等等而言…。随着历史的 门课程 。还有学者认为:“公民教育是指导公民
演进,公民概念不断发展。在 《辞海》中,公民是指 掌握公 民知识 ,即作为公 民应该具备的政治 、经
具有本国国籍 ,并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 济、法律、道德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必备知识 ,形成
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的内涵有两点:第一 ,公 公 民意识 ,养成公民行为,培养公民能力。” 学术
民是指社会人 、政治人 ,他是以社会和国家的一个 界对公民教育的概念 目前虽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
平等成员身份而存在的。第二 ,公民表达了个人 看法 ,但有着一般规定性 的理解 ,那就是 :从广义
与国家之间的一种特定法律关系,并具有相应的 来说 ,是指以 “公民”概念所指示 的群体为对象的
权利和义务 。 教育体系 ,是培养个人在公民社会中有效享有权
与公民相关的概念很多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