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治疗范式演进中的文化轨迹.pdf
第二十九卷总169期 自 然辩证法通讯 V01.29。SumNo169
o蕾D屯气1.玉C墨1CsoFNAIURE’
2QQ’赛3强 JoURNAL N03.2007
心理治疗范式演进中的文化轨迹
付翠1,2 汪新建1
(1.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广东广州51睨32;2.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天津300071)
摘要:文章通过梳理DSM(美国《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模式演变历史,揭示出文化在其
重文化根源”,展现出了人们对心理障碍的认识越来越多地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并且逐渐地从生物层面
提升到了社会文化层面。相应地,心理障碍诊断和治疗不应该仅仅围绕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而应围绕患
者的思想、社会背景和文化统一性来进行。
关键词:文化DSM(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模式 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旧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JDDD.D弼.r2DD7)∞.DD』J.∞
通常来讲,心理障碍是很容易描述但却很难界定的,而且在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
限。在DSM一Ⅳ的诊断当中,也没有任何假定说某一类型的心理障碍是完全独立的实体,与其他类型的心
理障碍或没有障碍之间有清晰的界限。因此,许多研究者尤其是文化心理学家主张心理障碍的界定需要放
在一个历史的环境下进行,运用弹性的工作机制,充分考虑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诊断和治疗对人
类大脑的影响。所以说心理障碍并不是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的,对心理障碍的科学研究也是建立在特定文
化基础上的知识传统的产物,这一点从DSM的模式演变过程中不难发现。
一、 DSM的范式回顾
DsM是美国精神病联合会的官方杂志,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所遵循的模式
都在不断地变化,在这个模式演变过程中,文化的脉络清晰可见。下面将对这四个发展阶段加以简单的回
顾和分析。
1、DSM.I.一生物心理模式
的文本中,通篇使用“反应”(reac廿on)这一术语,从而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思想即心理障碍是个体对生理、
性(des商曲ve)结构。也就是说,心理障碍的诊断分类是建立在心理障碍的假定根源上,而不是建立在症
状上。
Mi劬ell
线是不断流动的,因为如果个体遭遇到严重的精神创伤,他就有可能从正常状态转到异常的状态,并且感
到心理不适;心理障碍的构想总是按照一个严格的统一体来进行——从神经结构到临界状态再到心理状
态;有害环境和心理冲突构成的非预期混合体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l出现在个体身上的心理疾病往往遵循
着心理调节的原则(即众所周知的心理发生原则)。在DSM.I的生物心理模式之中,心理障碍不是具体的,
(收稿日期)2005年lO月19日
(作者简介)付翠(1976一)女,广东警官学院讲师,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文化与社会心理学。
汪新建(1956一)男,社会学博士,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与社会心理学。
万方数据
但却被认为是和普通的精神变态过程一样,也遵循着一个由轻到重的演变过程。治疗方案的设计主要是围
绕着理解和打开障碍的心理根源来进行,而不是通过药物或其他生物医学治疗的使用来直接消除症状。
2、DSM—II——模式转变的开始
调的重点从心理和社会病源因素转到生物病源因素,这种转变的开始主要是因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精
七十年代兴起的疾病中心治疗法的范式转移在DSM-Ⅱ的变革中第一次有了明确的标志。
3、DSM一Ⅲ一疾病中心模式
DSM.Ⅲ出版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它与以往的诊断标准完全不同,并且代表了心理障碍诊断和治疗
定就是心理障碍是建立在具体的大脑疾病基础之上。因为在这一个时期,人们通常认为大脑在本质上是静
态的,任何的大脑异常都会导致相应的心理障碍,所以就非常有必要去研究发现每一种具体心理障碍背后
所隐含的准确的大脑病理学。鉴于此,DsM.Ⅲ对每一种心理障碍都进行了准确地和狭义范围内韵界定,
以使得研究者能够分析患者的大脑生理学和解剖学,从而确诊到底是什么样的大脑疾病导致了心理障碍,.
进而帮助患者制定合适的生物医学治疗方案。所以DSM一Ⅲ是用症状描述的模式来对心理障碍进行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德国水利工程管理的几点启示.pdf
- 德国研究型大学工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启示——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pdf
- 德国美利奴肉用羊超排移植效果分析.pdf
- 德国职业教育"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pdf
- 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间的制约与平衡.pdf
- 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培养.pdf
- 德国蓝帜在湖南大学设立"LMT"奖学金.pdf
- 德国馆展示未来——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参观记.pdf
- 德国高校“关键能力”培养研究及其启示.pdf
- 德国高校音乐课程设置理念变迁及启示——以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大学音乐课程分析为个案.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