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祚一代,家境已大不如前了。尤其是在徐霞客去世以后不几年,明朝灭亡,江山易主,改朝
换代,大清皇朝建立。顺治乙酉即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江阴发生抗清八十
一天战事,清兵攻破江阴城,大肆屠杀,三网之内城中百姓几乎全部遭难,史称乙酉之难。
清兵匿墙之时,与徐家有仇或平时不满徐家的人趁机煽动徐家家奴造反,发生了火烧三
肠岐(即老砀岐、西吻岐、南吻岐)的惨案。徐霞客的长子徐屺、侄子徐亮采一家十六口、徐
亮工一家五蜀共20余入被杀。崇礼堂、晴由堂等房屋被烧,晴由堂更是片瓦无存,幸石刻
无恙。尽管若干年后惩办了元凶,然而徐家遭此重大打击,从此每况愈下,一蹶不振,一代
不如一代,徐氏家族由此彻底衰败。
=、南畅岐劫后余存
凡西年风雨沧桑,徐霞客敌居崇礼堂、手植罗汉松、晴由堂石刻、徐霞客墓碑、胜水桥
等遗迹、遗物,几乎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徐霞客诞辰400周年
的时候,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放居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并重建了晴由堂、墓,新建了仰圣园
和《徐霞客游记》碑廊,在南肠岐村东侧兴建了“徐霞客博览园’’、“徐霞客旅游博物馆、砀
岐湖湿地公园等项目。使己冷落了许久、几乎被入遗忘的小村南砀岐又重新热闹起来。
徐霞客故居始建于明,清初翻修。原有七进两侧厢,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1985
年8胃至1987年10胄修缮时,仅剩四迸两侧厢,第四迸因过于破损未能修复,现存三进
两侧厢。修缮时从大厅主柱下发现清顺治年号钱,由此证明这幢房予在当年奴变时遭到
火烧,顺治年间进行了大修,健仍保持了明代建筑的风格。
故居第一进面阙7闻,21.3米,进深6架,6.4米,硬山式砖木结构。中一间为过道,
东西两侧房屋为徐家辅助用房。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为天井,有古并一口。第二进为轿
履,面阀5间,进深6架,硬山式砖本结构,中间3闻敞连。因由第一进的7间变为5间,
故第二进房屋尤其是中间3间开间较阔,采用明式扁作抬梁,,均为落地长窗,设外轩廊。
东西各~间则相对较窄,后门是砖雕墙门。
第三进即为徐府正厅,名“崇礼堂’’。面阔5间,进深8架,硬山式砖木结构,匾作抬
粱,中3闻敞连,设外轩廊,有扶栏搬落。徐府房屋地基,采取逐级提高的做法。第一进l
级台阶,第二进为2级台阶,到了第三进正厅“崇礼堂臣口为3级台阶了,这叫步步登高,
只有官宦或富豪人家才允许这样做。正厅4根庭柱均为楠木,青石柱础高大,造型古朴,
排水沟,街沿石等都为明代旧物。这里是徐家接见招待宾客之处,也是逢年过节祭祀祖宗
的地方。因此宽敞高大。堂上高悬“崇礼堂”匾额,颇有气派,为邑人著名书法家沈鹏所
书。
堂前天井左右为侧厢,东侧厢与崇礼堂之闻的小天井内,有一棵两人台抱粗的罗汉
松,主杆高6米余,为徐霞客手植,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徐霞客的成长、徐家的
兴衰盛亡,经历了风藤沧桑,如今享受着太平盛世的阳光。
村东的东小桥今已不存,而东南的胜水桥还在。它架在圣塘河东口与肠岐湖的交汇
处,南北向,为单孔平板桥。此桥为何以“胜水为名?原来南晒岐一带水网密布,地势低
洼,每遇暴雨便积水为患,百姓深受其害,“胜水’’正是表达了人们战胜水灾的良好愿望。
369
当年徐霞客乘舟出游,他的母亲和妻几总要站在桥上送别,因此这里也是徐霞客出游的
始发处。在他22岁从这里出发始游太湖,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旅游考察生涯。他东渡
普陀,南涉闽粤,北历燕冀,鹾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则达于云贵高原边陲,足迹遍及大半
个中国,相当于今天的19个省、市、自治区,成为一代游圣、杰擞的地理学家、探险旅行家
和游记文学家。他和他的游记,赢得了“千古奇入、“千古奇书的美名。
胜水桥原本是一座小木桥,年久失修,木桥朽坏,民国十三年(1924)由里入集资重
建,易木为石。桥堍以麻石条和砂石砌成,桥面由三块长约5米、宽约60厘米花岗石拼组
而成,两头左右设望柱,柱上有槽孔,以装栏杆扶手。桥板两侧刻铲胜水桥’,三字,四个桥
柱上刻有桥联,内则即西边朝村的一面:“曾有霞仙居北姹;依然虹影卧南呖”。外侧印东
边的一面:“胜景重毅,舟驶人行通海字;水影依l虽,清漉激湍映天然’’。这蘸副对联把南砀
岐的自然风光、地理位置以及人们对徐霞客的崇敬心情表达得十分真切。该桥在20世纪
80年代中期进行大修。2006年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彻底修葺。并在桥南堤坝上建有四方石
亭一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