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刘勰quot;事类quot;概念之区畛.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勰amp;quot;事类amp;quot;概念之区畛.pdf

第35卷第1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1月 V01.35No.1 ofSouthwest SciencesEdition) Jan.,2009 Journal University(Social 刘勰“事类’’概念之区畛 王毓红 (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 要: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对“事类”进行全面而深入阐述的是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他厘清 了传统“事类”概念的内涵,首次明确指出事类是作者在自己言辞之外,以多种方式方法引入的、可验证的、异 质性的东西。它主要有“引乎成辞”和“举乎人事”两方面内容,是作者用以“明理”和“徵义”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事类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09)01—0148—05 “事类”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篇为研究对象,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诠释刘勰事 两汉时期,人们在“古事”这一意义上大量使用它。 类概念的内涵。 魏晋时期,人们继续沿用汉代的事类概念,并明确 一、徵义举乎人事 J,“论事辨物,当取正 认识到作文要“以事类为佐”[1 于经典之真文,援证定疑,必有验于周孔之遗训,然 在《事类》篇开头,刘勰给“事类”下的定义是: 后可以称准的矣”L20。由于“事类”基本上载于古代“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徵今者 典籍,因此,此时人们也比较普遍地用“典故”、“典 也。”此处的“文章”指的是文辞,准确地说是作者的 坟”和“故实”等语词表示与事类相近的概念,或代 言语。杨明照先生在注“事类者,盖文章之外”句时 指事类。与此同时,人们也意识到披览古籍、增长 说:“按‘事类’非自己出,故日‘外’。”l副“据事”二 事类有益于作文。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文人创作 句,对仗_T.整,互文见义,说明在作文过程中,作者 博涉经史,批评者亦以立论是否有据作为评价文章 在自己的言语之外,依据或征引古事,类推或证明 优劣的尺度。后魏房景先、东晋葛洪都一针见血地 今天义理的就是事类。《事类》篇里因此又有“事 批评了当时王孙公子们作文“未有依据”∞o、“口笔 义”一词。在论述才与学的关系时,刘勰有“学贫者 乏乎典据,牵引错于事类”¨o的行为。逮及南北朝, 迪遑于事义”说,此“事义”显然即是“据事以类义” 文人属辞多出,比事不羁。使用事类已经成为文学 之义。它是作文过程中作者所必须考虑的一个重 创作上的一种风尚。刘勰明确指出:“明理引乎成 要方面的内容,是文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辞,徵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 《文心雕龙·附会》云:“夫才量学文,宜正体制,必 也。”L51在《文心雕龙》里,他专辟《事类》篇,并使用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 “前言往行”、“古事”、“旧辞”、“经典”、“事类”、“故 气,然后品藻元黄,摘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 事”、“经籍”七个名词以及“撮引”、“取事”、“用事”、 斯缀思之恒数也。”因此,在《事类》篇,刘勰基本上 “用旧”、“引事”五个动词,首次对事类的历史、用事 是从创作者的角度论述事类问题,指出事类包括 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如 “明理引乎成辞,徵义举乎人事”两方面内容。然 果说他有关事类于作文的重要性和博学经籍问题 后,借助于对具体作家、作品的分析,刘勰进一步解 的论述主要是继承了前人的观点的话,那么,他对 释了“引乎成辞”和“举乎人事”的具体内涵。刘勰 事类概念的界定则是他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 所说的“徵义举乎人事”里的“人事”指的是古事,主 要贡献。本文以《文心雕龙》特别是其中的“事类” 要包括前代历史人物及其行为。在《事类》篇,他通 收稿日期:2008~05—22 作者简介:王毓红(1966一),女,安徽芜湖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集美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 究中国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