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明代史学转型的原因,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研究,宋代史学繁荣的原因,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joy转型风暴的原因,历史学,历史学考研,历史学专业,历史学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浅论明代史学转型的原因
明代史学,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觉得没什么成绩可言,其实明代史学着作的数量是惊人
的,其质量也是不可轻忽的。到了嘉靖以后的晚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本文将在综述明
代史学发展历程基础上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作一些探讨。
一、 明代史学发展的历程
从14世纪70年代至17世纪70年代,这300多年的史学研究史,是明代史学发展的时期。
那么,对于明代史学的发展时期如何分段,史学界有不同的分法。在本文中,我将把洪武元
年至正德末年作为前期,嘉靖元年至万历二十一年为中期,明末清初为后期。这种分段法突
出了明代史学由理学化走向非理学化这一渐变的历程。
(一)理学影响下的明初史学
明代初期的史学有两个特点:
第一,多是直录当时的政事。这包括两种途径,即官方记录和民间个人记述。
明初政府继承了我国历史重视修史的传统,沿袭前朝旧制,设翰林院,置史官掌修国史。
老皇帝死后,新即位的皇帝即诏修前一代实录,以勋臣为监修官。土木之变之前,明朝政府
共修出了实录四部。明朝中叶和后期继续实行这一制度,从太祖到熹宗共十五朝,先后修出
十五部,共2925卷。明代各朝实录所记内容十分丰富,它以编年体的形式,不断的记载一朝
的诏敕令旨、政务活动、财政赋役、政治制度、典章制度、官员升迁,以及重大的历史事件
和民族关系等等,保存了具有重要的历史史料价值的原始材料。民间个人记述多是跟随朱元
璋、朱允炆、朱棣等人创业从政的人,将自己亲身经历的货耳闻目濡的事情记录下来。如詹
同、宋濂等是明初的名臣,他们撰写的《大明日历》100卷,详细记载了明朝自朱元璋1356
年临濠起兵,至1373年征伐戎绩、礼乐沿革、行政设施、群臣功过、四夷朝贡等事。刘辰在
明初曾奉命出使方国珍,以后又参与修《太祖实录》,其《国初事迹》一卷所记之事都是作
者亲见亲闻,因此比较真实确切,无所隐讳。金幼孜曾于永乐八年(1410年)和永乐十二年
(1414年)先后两次随朱棣北征,其所着《北征录》和《北征后录》各一卷,即他在行军途
中,逐日据马鞍撰写而成。他们记录了朱棣关于北征的言行与行军路程、作战状况、气候、
见闻等等,为研究明初与蒙元残部斗争以及经营北部边疆提供了重要资料。
第二,由于明王朝刚刚建立,朱元璋等人为了恢复封建秩序,建立了一系列比较完备的
封建国家机器,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和颁布了各种法令,规定诸司规章,这些法令
和规章文书本身原不是史书,但为后人研究明史提供了资料。如1367年开始制定,后经屡次
改定,最后于1392年正式颁布的《大明律》以及为解释补充明律而编成的《大诰》、《大诰续
编》、《三编》,1393年翟善完成了对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刑部、都察院、通政
司、大理寺、五军都督府的职掌作了详细叙述的《诸司职掌》十卷,都属于此类资料。
明代前期的史学是宋元理学化的延续,在某种程度上理学化程度比宋元时期还要高。经
过长期的角力,叙事史学范型早已为学者所否定,理学化史学观念普遍为社会所接受。正统
论的起伏,直接制约了修史活动。民族矛盾一旦激烈,民族主义史学思想就炽热,重新改写
历史就成了史家的任务。在明代前期的理学化程度比较高的年代里,有的只是扭曲了的纲常
史学作品。所幸的是上述官方修史《元史》、《明实录》、方志没有完全理学化,他们的编纂
水平可能不高,但总算保住了传统叙事史学的香火。官方修史也有纲常目标,只是没有学者
走得那么远,程朱理学化学者追求永恒的道德标准,而政治家更注重现实的政治需要,这是
双方行为不同的原因所在。
这一时期,外国史地学的异军突起,多少给沉闷的史学局面带来一丝生机。不过,这种
1
成分在当时的史界占的份额不大,因而难以有大的作为。
总的说来,明代前期虽然也出了一些史着,但是不十分理想。原因在于经济落后,政治
□□,思想一统,整个社会铁板一块。史学的理学化扼杀了前期史学的生机与活力,从史家
队伍结构来分析,前期史加主要是史官,每次官修,都动用了大批的史官。史官之外的出身
低层官员的史家队伍十分小。也就胡粹中、范理、陈诚、费信、蒋谊、许浩等人,他们的地
位不高,作品微不足道,根本无法与后期的史家群体相提并论。真正意义上的史家群体消失
了,学术自然也难以有大的作为。
(二)明中叶,史学转型
嘉靖至万历初年,是明朝史学的转型期。史学由理学向非理学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