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商隐的诗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李商隐的诗歌,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李商隐的诗歌风格,李商隐的诗歌,锦瑟李商隐诗歌鉴赏,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诗歌,李商隐诗歌集解pdf,李商隐诗歌风格,李商隐诗歌特点

浅论李商隐的诗歌 ? 内容摘要:李商隐是晚唐诗人杰出的代表,晚唐社会动乱,促使政局逐渐走向崩溃。这时期出现了以李商隐为代表的于感叹身世,忧时悯乱的一批诗人。本文将结合其具体诗歌作品,从以下两种类型来简要分析李商隐的诗歌类型:㈠、政治讽刺诗。诗中流露出以忧国忧民的浓厚的感伤色,诗篇精工典丽、富于联想和暗示。㈡、“无题”诗。此诗朦胧与其奇特的意象均是李商隐所创作的。本文还将强调李商隐的“无题”诗,为我国诗歌的创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 关键词: 李商隐; 诗歌; 类型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郑州市)。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商隐三岁时,父亲受聘为浙东(后转浙西)观察使幕僚。他随父由获嘉至江浙度过童年时代。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父系中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商隐十岁,父亲卒于幕府。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 ①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赢文弱,形成他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在“悬头苦学”中获得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锻炼了他坚韧执着的追求精神。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谒令狐楚,受到赏识。楚子令狐綯又在开成二年(837)帮助他中进士。李商隐于次年春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当时朋党斗争激烈,加以李商隐个性孤介,他一直沉沦下僚,在朝廷仅任九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和闲冷的六品太学博士。为时都很短。从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去世,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东到兖州,北到泾州,南到桂林,西到梓州,远离家室,飘泊异地。他最后一次赴梓州做了长达五年的幕职之前,妻子王氏又不幸病故,子女寄居长安,更加重了精神痛苦。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 李商隐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自称“我本系王孙”,但唐宗室族谱中没有他家族的名字。现在可以考知的祖辈都只做过幕僚和地方小官,死得很早,因此家境非常贫困,“百岁本无业”, “内无强近,外乏因依”,是他家世的真实写照。 李商隐一生的诗歌作品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㈠:政治讽刺诗 李商隐的政治讽刺诗大都是以咏史诗的面貌出现的,其咏史诗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事。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在其现存的约六百首诗中,占了六分之一,比重相当重。著名的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一开头就展示了京西郊区“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 的荒凉残破景象。真实地描写了甘露之变三年后兵祸旱灾后民不聊生的情形,接着,借村民口诉,展示社会症结。并追述了百余年来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变化,从今昔对比中探求政治的出路,忧国忧民,长诗体势磅礴,既有唐王朝衰落历史过程的纵向追溯,亦有各种社会危机的横向解剖,构成长达百余年的社会历史画面。藩镇的割据叛乱,宦室的专权残暴,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赋税的苛重,人民生活的穷困,治安的混乱,财政的危机,边防力量的削弱等等,都在长诗中不同程度地得到揭示,而这些方面,李商隐在其它一些诗中也一再予以关注。 大和九年(835)的“甘露之变”,使他目睹朝官大量被杀,宦官掌权血淋淋的黑暗政局,使他的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写下了有感二首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在刘蕡抨击宦官乱政而被贬,并死于非命后,他写了多首诗为之申冤,悲愤激越,其哭刘蕡云: 上帝深宫闭九阍, 巫咸不下问衔冤。 广陵别后春涛隔, 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 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 不敢同君哭寝门。 诗人对刘蒉的含冤遭谪而死一事反映如此强烈,决不仅表示出他对刘蒉个人的同情,其更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在于:对当时朝廷政治腐败,任用非人的黑暗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为一些正直官吏的遭受打击深致愤慨,发出不平之鸣。此诗借上帝九门深闭,指责统治者的昏庸和冷酷,对师友身死异乡的“风义”深表悲痛,这也说明了李商隐的政治态度。 “历鉴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忱,岂得真珠始是车。”其咏史诗的深刻性,在于能够从政治着眼来看待一些历史现象,经常把封建帝王的荒淫恶习同政治上的祸国殃民联系起来考察。如《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 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 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庭花》? 写隋炀帝的逸游和荒淫,从已然推想到未然,从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