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与帝制乾隆七年江南河工之争的政治史解读.pdfVIP

工程、技术与帝制乾隆七年江南河工之争的政治史解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程、技术与帝制乾隆七年江南河工之争的政治史解读.pdf

第3l卷第2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01.31No.2 2Q!主生垒月且坐卫!世Q£堕垒!尘£也旦旦堕望i!曼望i!YQ£里堕曼!壁呈§殳坠丝曼!皇旦垂垦!星璺!班里旦壁笪星!f曼壁壁i型竖i曼旦£星星垡i!i殳坠2 △乜垦呈Q!量 工程、技术与帝制:乾隆七年江南河工 之争的政治史解读 江晓成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100872) 安一蔓一奠一奠一受一羹一舞—曼—曼一舅一舞—曼—雯—蔓一、寞一受—受—受一奠一雯—受一奠一曼一寞一寞—扎受一受一奠一曼一曼—曼一鼻一奠一曼—曼一曩一舞一奠一雯~曩一舅一-一兜—曼一 摘要:在清代,治河是一项重要政务。乾隆七年夏秋间,黄河与淮河同时涨发大水,江南河工出现多处险情。乾 隆帝先后派出数位钦差重臣前往江南与当地督抚、河臣等商讨河工事宜。由于身份、立场以及对河工认 识的不同,官僚们为治河方案展开了持久争论,并通过多次会议妥协达成了最终的治理方案。从政治史 的视角审视这场河工之争,可以看到帝制晚期官僚政治运作的内在程序,且可观察到技术官僚兴起的 趋势。 关键词: 江南河工;会议政治;技术官僚;决策程序 中图分类号:K92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5)02—0013—05 ●.●一女一套一●一套一生—女一奠一套一套一套一生,寞一●一女一套一受一●一安一●一套一安,套一套一囊一女一羹一●.舞一套一生一赍一●,、受一安一羹●一、●一套一套一●.套一●一受, 在中国洪水灾害史上,乾隆七年(1742年)是相清初的江南省,大致相当于今之江苏与安徽两省。 当不安静的一年,特别是在江南地区。由于从当年 其容易受水之地主要是本区北部,从水系来讲主要 五月开始淮河流域即阴雨连绵,至六七月份黄淮并 包括江苏的长江以北地区和安徽北部的淮河流域, 涨,测量黄淮水势的老坝口水志到达了乾隆初期的 具体政区包括江苏的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海州 最高水位¨J(陇∽。持续的洪水导致了严重的灾害, 和安徽的凤阳府、泗州、颍州府。因而,江南河工工 黄河与淮河均出现了严重的险情。统计资料显示, 程也主要集中在淮扬等七府州。江南地区地理形势 这是乾隆初期该地区水害较为严重的一 和水网格局的复杂性在当时筹办河工诸位大臣笔下 次口](脚7。川。更为棘手的是,这一地区为黄河、淮 有详尽的描述,兹录于下: 河、洪泽湖、淮扬运河交汇的地方,纵横交错的水网 两江七府州为黄、淮、湖、运交会之区,河渠 以及相关地区的利益之争使得治河不仅是一个技术 沟洫联络贯通,事属一体,故蠲除水患必须于河 问题,而且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以此次水灾 道水利通筹全局相机修治……窃查淮、扬、徐、 为契机,围绕着江南河工总体布局以及各闸坝应开 海、凤、颍、泗七府州地既卑下,又为百川汇聚归 应闭、各支流应疏应堵等问题,一场大讨论得以展 江归海路径。黄、淮二渎为之经,南北运河为之 开。作为最高权威的乾隆帝、中枢决策群体的大学 纬,南以洪泽湖为潴,而高、宝、邵诸湖承其下 士、特派钦差大臣、地方督抚以及河臣等人一时各抒 流,入运分趋,以归于江海;北以微山湖为潴,入 己见。在一派众声喧哗之中,两百多年前的争论如 运分趋,而骆马湖承其下流,以归于海。中间大 同画卷一般历历在目,使得今天的我们可以一览清 川支河小港旁沟湖荡陂泽,各就所近,分入黄淮 代的这一“政治过程”,并通过“后见之明”做出政治 湖运.此其大较也。‘刘 史的分析。 这段描述可归纳为三个核心观点:第一,此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