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诗歌中de“口语化写作”.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世纪诗歌中de“口语化写作”.pdf

新世纪诗歌中的 “口语化写作’’ 0赵金钟[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37] 摘 要:受20世纪9O年代以来 “俗化”诗潮影响,新世纪诗歌的口语写作较为泛滥。这种写作以对外在世界的客观、琐 碎叙述取代业已习惯的想象呈现或审美重塑,从而取漕了诗自9写作难度,降低了诗的审美价值,给诗 带来了明显的 危害。由于这一写作风潮的影响,当下诗歌大有离开艺术规范之势 。因此 ,重谈诗歌构建,引导诗歌就 范”,就显得颇 有现实意义。诗歌可就之 范“ ”较多,但最重要的大致有三个:就抒情表意之范;就 写“的语言”之范 ;就诗歌结构之范。 只有如此 ,诗歌才真正能够成为一种艺术 。 关键词:诗歌 口语化 叙事化 书面语 规范 一 、 “口语化”风潮下的诗歌情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逐渐进入 “俗化”写作状态,诗歌的粗鄙化和 口语化乃至口水化现象 日甚。这种俗 化写作局面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社会形态的转型。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文明已基 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文明的取代,后工业社会的消费文化逐渐上升,遮蔽甚至覆盖充溢着 “诗性”元素的传统文化。 “消费主义的文化对公众 日常生活的渗透实际上完成了一个统治意识形态的再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众文化和 官方意识形态相互渗透并占据了中国当代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而被排斥和喜剧化的则是知识分子的批判性的意 识形态”。这种文化格局改变了读者的阅读趣味与审美诉求,同时也促使创作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放低姿态,迎合消 费。于是,生产与消费(作者与读者)便迅速在 “功利性”、“时尚性”与 “平面化”等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上握手言欢 。 不可否认,“俗化”写作热给当代诗坛带来了一些生机。尤其是其重心下移,目光向下,以民间化的眼光打量芸 芸众生的凡俗人生,以 “零距离”的叙述视角表现当代人的当下情状特别是不够 “灵光”的尴尬处境或灰色心绪的 写作姿态,对于诗歌中存在的贵族化情绪构成了一种难得的匡正或抑制。这也是当代诗歌葆有青春活力的重要因 素。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俗化”写作热最终没能将诗歌创作带到一个理想的高地。原因在于其本质是迎合以 “去 感情化”为旨归的物质主义世界,而非特别观照 “神性”的精神疆域。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价值选择,促使诗人们 将 “口语化”、“叙事化”作为写作策略,以对客观世界的 “客观”、琐“碎”叙述取代业已习惯的想象呈现或审美重塑。 有评论指出 “浮躁、粗浅、游戏化的心理机制,无标准、无难度、只恬在当下的创作态度,已成时弊。”这是确论。 这种局面的造成,自然是迎合物质主义或商业主义的结果,而 “口语化”、“叙事化”策略也是其极为重要的助推器。 二者常常互为推手 。二十余年来 ,诗歌创作为走出低谷做 出了种种探索与努力 ,而 口语叙事 的泛滥 ,又从另一种向 度上剥蚀、消泯了这些探索与努力。口语是个好东西,当把它置于恰当的位置上时,它富可敌国;而当把它放在不 当的位置时,它则穷比乞丐。这个 “位置”自然还包含有 “度”,适度,则 口语活;过度,则口语死。“口语化”,有人称之 为 “口语中心主义”,其主要表现就是过 “度”,将 “口语”奉为神灵,以致造成 口语泛滥。 “口语”泛滥(或日“口语化”)给诗歌带来了危机。现在,“口语化写作”风潮的危害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得 越来越明显 : 一 是游戏功能膨胀,审美功能剧降。它体现为一种以乐俗媚俗为 目标的口语狂欢,一种 “低化”的精神向度和 “崇低”的审美趣味。这是一种写作风尚的大迁移。这种大迁移的出发点,是对朦胧诗等所代表的雅化写作的背叛 与反拨,其主要 旨归是,泯灭典雅与精致,颠覆崇高与神圣,剔除精英色彩,追求平淡、庸常和俗化,以唤起商业主 义和娱乐文化所主导的消费市场的一丝青睐。“诗歌语言经历了由知识精英的意识形态话语到普通大众的生活语 言,由阳春白雪的雅语到下里巴人的俗语的迁移转变过程,是一个诗语不断俗化的过程——这里的俗,既是世俗 之俗,也是通俗之俗,同时也是低俗之俗。”在世俗化 日浓的语境下,“口语化写作”不仅降低了诗歌对于大众读者 审美情趣的引导作用,反而向大众审美情趣中的低俗一面妥协,甚至用大量的 “荷尔蒙叙述”来唤起读者的阅读欲 望。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游戏功能的膨胀和审美功能的剧减。 二是交际叙事功能增强,抒情表意功能弱化 。突出表现在诗歌以讲述故事或叙述事件为追求 目标或叙述策 略,芜杂、哕嗦的口语直白充斥于字里行间,充满空灵与意味的诗性言说销声匿迹。杂呈于诗中的是诸如

文档评论(0)

gr4d52fg46fr3d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