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管理
全球范围内每天都进行着数以万计的化疗药物静脉输注,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会导致血管壁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出现化疗药物静脉外渗。有研究报道,发疱剂外渗发生率在儿童中为11%,成人中为22%。发疱剂外渗经外周静脉输注的发生率为0.1%~6.0%,经输液港输注的发生率为0.3%~4.7%。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可能导致组织坏死、功能受损和永久的形态改变,有时还需要对伤口进行外科处理,影响既定的化疗计划。因此,尽量减少化疗药物的外渗是肿瘤专业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将从偱证的角度阐述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的相关因素、类型、临床症状和管理,以期为肿瘤专业护士预防和管理化疗药物外渗提供参考。
1、外渗的定义和分类
美国肿瘤护理学会对于化疗药物外渗的定义是发疱剂或刺激性药物外渗漏至皮下组织,可能引起疼痛、溃疡或坏死。欧洲肿瘤护理学会将药物外渗分为外渗反应前综合症、Ⅰ型和Ⅱ型;美国专家Schulmeister则根据药物在组织内形成损伤的进展过程,将外渗分为四种类型。具体见表1。
表1 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分类
机·构/专家 分类 欧洲肿瘤护理学会 外渗反应前综合症:柔韧性和局部敏感度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Ⅰ型:输注部位僵硬和肿胀
Ⅱ型:输注部位出现软组织损伤
美国专家 A:发疱剂的外渗导致水疱和组织损伤,进而产生疼痛和组织坏死
B:表皮剥落时伴发炎症,组织坏死较少见
C:刺激性的药物外渗导致炎症、张力增加、疼痛、水肿和局部损伤
D:存在炎症时出现局部疼痛和发红
2、外渗发生的相关因素
2.1 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对血管和组织的刺激程度不同,其外渗的后果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国内外学者一致认可依据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将其分为非发疱剂、刺激性药物和发疱剂三大类。此处列举2012年土耳其学者Avdal的分类以供参考,见表2。
表2 化疗药物分类
类型 药物 非发疱剂 白介素-2、天门冬酰胺酶、博来霉素、克拉屈滨、氟达拉滨、吉西他滨、吉妥单抗、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喷死他丁、利妥昔单抗、塞替派、曲妥珠单抗
刺激性药物 卡莫司汀、顺铂(0.5mg/ml)、达卡巴嗪、柔红霉素脂质体、依托泊苷、伊立替康、米托蒽醌、奥沙利铂、拓扑替康
发疱剂 顺铂(0.5mg/ml)、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伊达比星、氮芥、美法仑、丝裂霉素、长春花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紫杉醇
2.2患者因素
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如血管细、弹性差或已发生的血管硬化者更容易发生药物外渗,肥胖、伴有并发症(如糖尿病或循环系统疾病)、感觉不灵敏都是外渗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年龄和免疫力是影响外渗严重性及机体对外渗治疗灵敏性的重要因素。
2.3静脉置管因素
外周静脉穿刺工具的选择需要考虑导管型号、导管长度以及导管材质。穿刺部位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如果外渗发生在腕关节和肘关节等弯曲部位,则比发生在手臂等部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活动受限。经中心静脉置管输注化疗药物发生外渗的相关因素包括置管位于活动时不稳定的部位、导管弯曲或者移动、输液港无损伤针刺不到位、冲管时使用的针头较小、导管处纤维沉积或者血栓形成等。
2.4 护理人员因素
与护理人员相关的因素包括紧张的工作环境、护士不了解药物性质、护士没有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以及缺乏处理外渗的相关知识等。因此,掌握应用化疗药物和管理外渗所需要的知识、经验和技巧,会大大降低患者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
3、外渗的临床表现
刺激性药物外渗只会引起疼痛和静脉炎,而发疱剂外渗则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刺激性药物外渗会出现沿静脉走向的皮肤发紧感、颜色发红或发暗,不会出现水肿和溃疡;发疱剂外渗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局部疼痛、发红、水肿,若不处理,1~2周内会出现水泡和溃疡,继而导致组织坏死,需要外科清创或皮瓣移植治疗。
4、外渗的预防
虽然外渗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地干预措施能降低外渗发生的风险。护士应该努力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以下列举几种预防外渗的方法。
4.1 输注顺序的选择
化疗药物的输注顺序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有研究表明,发疱剂应当在非发疱剂之前输注;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发疱剂不能连续输注,应以“三明治”方法与非发疱剂交替输注。但这两种观点都没有充分的证据来验证。
4.2静脉通路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