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家讲坛》的成功策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刘佳惠
【摘要】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的今天。人类也逐渐进入了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在这个电视“泛娱乐化”的时代里,《百家
讲坛》作为一档带有学术性色彩的科教类栏目是如何实现异军突起。屡创收视新高的。不禁
引人深思。本文捋从《百家讲坛》的发展变革、栏目定位以及品牌经营来探究《百家讲坛》
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百家讲坛》; 发展变革; 栏目定位; 品牌经营
1.《百家讲坛》的发展变革
《百家讲坛》是CCTV-IO于2001年7月9目与科教频道同时诞生的一个日
播型科教类栏目。栏目以“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为宗旨,坚持架起“让专
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中国优秀文化的目的。在开播初期,《百家
讲坛》呈收视低靡状态,后经过改革,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收视一路攀
升,特别是2005年后,硕果累累,荣获了很多奖项。作为知识分子的讲坛、诸
子百家的演武场,赢得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收视佳评。
1.1栏目初创
一般认为2001年7月9日至2002年4月26日是《百家讲坛》的初创期,
《科技博览》的原编导李炜走马上任,成为《百家讲坛》栏目的第一任制片人,
栏目宗旨是“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这一时期栏目的特点比较突出:
栏日选题涉猎广泛,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都有涉及;栏目内容定位为精英
学术文化;受众定位为受教育程度较高、欣赏品位高雅的精英知识阶层;主讲人
多为国内外学术领域的知名学者、教授。
在栏目初期,为了坚持“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的科教定位,栏
目选题涉及天文地理、生物医学、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多方面学科
知识,甚至饮食起居、养生保健等话题也在选题之列。有学者将这一时期的《百
家讲坛》栏目称为“百科全书。虽然选题涉及得广,但是讲解比较严肃枯燥,
一般百姓难以接受,所以收视颇低。后来,为了缓解收视压力,在《物理的挑战》
这一专题时,特地邀请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赵志祥、李建成和周光召等物
理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主持专题讲座,还是没能提高收视。
1.2栏目探索期
在2002年5月17日到2004年5月14日这一阶段,一般称为《百家讲坛》
栏目的探索期,任制片人聂丛丛负责这一时期。这一阶段栏目的特点是:减少系
列专题,增加互不联系的内容;受众群定位力求大而全;主讲人的学术造诣高、
名气大,期望把《百家讲坛》栏目办成“一所汇集名家名师的开放大学”。
在这一时期,栏目的选题更加贴近生活,选题跨度很大,为了避免受众的审
美疲劳,打破了原有的专题制度,但是也使得选题缺乏连续性,受众不稳定。为
了使《百家讲坛》变成一所“开放性的大学,栏目特地请比尔·盖茨、罗锦鳞、
余光中等登坛讲学,但太过专业性、学术性的语言,还是很难吸引受众。2002
年9月央视颁布《中央电视台栏目警示及淘汰条例》,标志末位淘汰制开始实施。
按规定,一年内一个栏目累计被警告三次,或是综合评价指数排名处于最后的几
个栏目将被淘汰。而此时的《百家讲坛》濒临末位淘汰的危险边缘,在2003年
前后,收视甚至达到了最低谷一一接近“冰点”的零收视率。
1.3栏目转折
从2004年5月15日至2006年2月11日,称为《百家讲坛》栏目的转折期,
这一时期,制片人万卫成为《百家讲坛》的第三任制片人。这一时期栏目特点是:
观众定位由精英受众向普通大众转变,内容逐渐由精英学术文化向中国历史和传
统文化转变,栏目的专业程度大幅度降低。
在2004年5月,第二任制片人聂丛丛请来清史专家阎崇年,让他来讲《清
十二帝疑案》,结果大受好评。《清十二帝疑案》不同于正史枯燥的讲述,而是通
过不断设置悬念的讲解方式吸引受众。《清十二帝疑案》系列专题曾经一度创下
o.57%较高的收视率,使得《百家讲坛》栏目知名度迅速提升,同时也促进了《百
家讲坛》的转型。后来第三任制片人万卫针对《清十二帝疑案》的热播进行研讨,
确立了新的制作思路。学者专家讲述的内容应该由晦涩难懂转变为通俗易懂,而
且内容多为同一题材纵向延伸,像电视连续剧一样串讲起来。在探索过程中还发
现,受众对于历史文化和文学经典更有兴趣,像《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毛佩琦
《明十七帝疑案》、《孔庆东论金庸小说》和纪连海《正说清朝二十四臣》等中国
历史文化和文学经典类选题都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而受众对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