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物建筑+延续历史信息——浙江省高等法院及其杭县地方法院旧址保护修缮.pdfVIP

保护文物建筑+延续历史信息——浙江省高等法院及其杭县地方法院旧址保护修缮.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6日,法院旧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维修保护的意义 ①法院旧址从物质实体的角度,记载了脱离行政机关而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司法机构在浙江形成、 发展、演变的历史,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清宣统二年(1910年)12月,清政府在杭州创设浙江高等审判厅和杭州地方审判厅暨地方检察厅, 至此产生了浙江省最早的近代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历经数千年,由地方行政长官行使审判权的 职权格局终于第一次有了改变。据杭州市房管局的资料显示,位于浙大医学院的法院旧址,其房龄正好 与此事件相合。 辛亥革命以后,根据浙江省《法院编制法》,于民国元年(1912年)5月至9月,在杭州设立了浙 江省法院,在全省原11个府治设立了第一至第十一地方法院。与此同时,我国其他省仍沿袭清末审判 机关的称谓“审判厅”,甚至省级审判厅的主管也循清制称“审判厅丞”。而此时的浙江不但以法律的形 式将审判机关规范化并付诸实施,而且破天荒地将审判机关定名为“法院”。因此,近代法律意识的觉 醒堪称肇始于浙江,浙江省司法界的近代化进程在当时走在全国的前列。 民国长达近40年的时间,虽有不少法律界人士大声疾呼,痛陈司法不独立之弊端,然终未能在全 省普设法院。全省77个县尚有32个县未设法院。究其根本原因,应在于决策层的观念局限和时代局限。 而法院旧址建筑除日伪时期外一直是上述演变史发生、发展的直接场所,成为此段历史的实物见证。 ②法院旧址建于清末民国初期,建筑采用西式型制,遵循古典主义的美学法则,重视立面构图和 装饰,以此体现建筑的内在功能,因而颇具研究价值。 清末,清政府实行“新政”,因之而产生的洋式议政建筑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 意味着对西方事物的被动接受,变为自上而下的主动吸收:从“师夷人之长”限定于技术方面的“习洋”, 转化为制度层面上亦开始师法西洋。因此,创设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浙江高等审判厅等司法机 构放弃旧时衙署格局而采用西式的建筑型制也就不难理解了。 法院旧址建筑的梁架为传入的三角形屋架,完全放弃了传统木结构抬梁式、穿斗式或彻上露明造等 营构方式,采用砖墙承重,只有楼板层仍沿袭着木结构,充分体现了在布局、立面形式、木构屋架技术 等各方面全方位追随西洋建筑的官方引导的近代建筑特征。 , 4.现状及残损情况 现存法院旧址在1950年至1966年之间因拓建延安路被拆除了原规模2/5的东面部分。根据历史照 片分析,原建筑屋面四周有女儿墙,屋面为四坡水,木屋架,上为铁皮瓦轻质屋面。但维修时已改为石 棉瓦,挑檐四坡水屋顶。维修前屋面有多处破损,檐口部分的铁质排水沟和墙面上的落水方管己基本破 损和掉落,完全起不到屋面排水的作用。 建筑底层的入口大厅内,估计在拆除东面部分建筑时因加固需要,在北面内廊的位置架设了50厘 米高的工字钢梁,外包螺纹钢,两头靠墙处用圆钢做柱子支撑,下面挖深1米做独立基础。同时在大厅 中间部分,离墙3米的位置,也各立钢柱2根,上架钢梁支撑;靠南侧大门处立圆木柱子2根,上架圆 木梁。大厅因多年空置,木地板有1/3腐朽、缺损,钢梁部分因二层地板雨水侵蚀而锈迹斑斑,螺纹钢 筋外包木装饰也多处掉落,使钢筋裸露在外。 建筑东立面为原建筑东部被拆除后留下的内承重墙,修复前为白色抹灰。建筑屋架为“人”字形木 屋架,部分椽、檩端部霉烂;屋架间剪刀撑上端节点松脱:屋架下方的吊顶用灰板条纸筋灰抹灰粉刷, 已有大面积破损,纸筋灰掉落,露出灰板条。 楼梯间西北侧房间,在当时做幼儿园时被改为两问儿童房,并用墙体隔断。一层北侧的门已被封堵, 498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六)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