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介.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介,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伯杰氏手册,伯杰氏手册第九版,伯杰氏细菌手册,伯杰细菌鉴定手册,伯杰手册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second edition,2004)一本有代表性的、参考价值极高、比较全面系统的细菌分类手册。由美国布瑞德(Breed)等人主编。1923年第1版,后于1925、1930、1934、1939、1948、1957、1974年相继出版了第2至第8版,每个版本都反映了当时细菌学发展的新成就。其中第8版有美、英、德、法等14个国家的细菌学家参加了编写工作,对系统内的每一属和种都做了较详细的属性描述。近年来,由于细胞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渗透,大大促进了细菌分类学的发展,使分类系统与真正反映亲缘关系的自然体系日趋接近。第9版(1984,1986)中实质性的变化,象征着细菌分类学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第一,手册更名,原书名为《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第9版由于内容增加,范围扩大,提高了手册的实用性,同时指出各类细菌间的关系,所以改名为《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由1卷分成4卷,这是考虑到能及时反映新进展和使用者的方便;第三,细菌在生物界的地位,8、9版间无变动,但它们的高级分类单位有很大变化(见下表),尤其嗜盐细菌和产甲烷细菌,根据胞壁分析和DNA序列分折,另列疵壁菌门,古细菌纲;第四,趋近自然体系,在各级分类单位中全面应用核酸研究;在表型特征的基础上,以DNA资料给予决定性的判断。使人为的分类体系过渡到自然体系的理想进一步付诸实现。??   细菌高级分类单位   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   薄壁菌门(Gracilicutes)   暗细菌纲(Scotobacteria)   无氧光细菌纲(Anoxyphotobacteria)   产氧光细菌纲(Oxyphotobacteria)   厚壁菌门(Firmicutes)   厚壁菌纲(Firmicuteria)   放线菌纲(Thallobacteria)   软壁菌门(Tendericutes)   柔膜菌纲(Mollicuteria)   疵壁菌门(Mendosicutes)   古细菌纲(Archacobacter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2004版)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second edition,2004)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的分类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2004版)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second edition,2004)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第二版的系統細菌學手冊(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包括五冊,共30sections,主要根據細菌的rRNA、DNA及蛋白質序列進行分類。 第一冊為古細菌、藍綠藻菌、光合作用菌和具分支菌屬。 第二冊為Proteobacteria。 第三冊為G+C值低的革蘭氏陽性菌。 第四冊為G+C值高的革蘭氏陽性菌。 第五冊為Planctomycetes、Spirochaetes、Fibrobacters、Bacteroides、Fusobacteria。   从1984年第一版开始发行以来,细菌分类已取得了巨大进展,新命名的种成倍增加、新描述的属也在170个以上,尤其是80年代末以来,rRNA、DNA、蛋白质序列分析方法日趋实用,因而为细菌的系统发育积累了不少新的资料。因此已经有可能对其第一版进行新的修订。第二版预计分5卷出版,从已报导的资料看,它更多地依靠系统发育资料对细菌分类群的总体安排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第二版将原核生物分为30组,5卷大致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卷:1~14组。包括古生菌、蓝细菌、光合细菌和最早分支的属    第二卷:15~19组。包括变形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真细菌类)    第三卷:20~22组。包括低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第四卷:23组。包括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放线菌类)    第五卷:24~30组。包括浮霉状菌、螺旋体、丝杆菌、拟杆菌和梭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细菌类)   有关系统手册第二版的分类大纲见下表  表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分类纲要 分  类  群 代  表  属 一、古生菌、蓝细菌、光合细菌和最早分支的属古生菌? ?  嗜泉古生菌界 (Crenarchaeota)? ?  1 组 热变形菌、硫化叶菌和嗜压菌 热变形菌属(Thermoproteus)、硫化叶菌 属(Sulfol

文档评论(0)

xingkong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