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13种蛋白编码基因的蝗总科系统发育分析
钟玉林 金亚红
黄冈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438000
摘要:蝗总科昆虫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种类众多而且由于其包括许多重要的经济害虫。尽管
许多学者已经从不同观点和分类水平对其系统发育进行了探讨,但蝗总科内的系统发育关系
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例如,蝗总科的科级分类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我国的分类系统
与国外所用的分类系统(Otte)差别较大,争论的焦点在于斑腿蝗科、剑角蝗科、斑翅蝗科、
网翅蝗科和槌角蝗科5个科的分类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因此我们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这5科的
系统发育关系,为完善蝗总科分类系统提供一些必要的证据。
本研究从NCBI网站基因数据库中获得15种蝗总科的全线粒体基因,分别以13种蛋白
编码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利用Clusta1Xl.83、MEGA4.1等系统发育分析软件对基因序列的
碱基组成、碱基替换、密码子使用频率、氨基酸组成、遗传距离等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碱
基替换饱和性分析等方法进行了信号检验,结果显示所测定的序列都具有较强的系统发育信
号;采用邻接法(NJ)、最小进化法(ME)和最大简约法(MP)对蝗总科进行系统发育重建。最
后获得如下结论:
1.15种蝗总科昆虫的13种蛋白编码基因数据集都具有昆虫线粒体所具有的高A+T含
量,表现出明显的碱基(A+T)组成偏向性,其中ND6基因的A+T碱基含量最高,达到82.2%。
依据基因的序列变异性,13种蛋白编码基因的序列保守性从高到低依次为
COX2> ND1>COX1>COX3> ND5> ATP6> ND4L> Cytb>ND4> ND3> ND6> ND2> ATP8。
2.对序列进行替换饱和性分析后,结果显示碱基替换没有明显的饱和趋势。碱基替换
中转换的发生主要在T-C之间,颠换主要发生在T-A之间。
3.蝗总科5科15种蝗虫蛋白编码基因密码子使用具有偏向性,第三位为A或T的密
码子使用频率较高,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的不同同义密码子通常有不同的使用频率,密码子的
使用具有偏向性。
4.蝗总科15种昆虫之间的遗传距离显示:同一属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如飞蝗属的东亚
飞蝗和非洲飞蝗。13种蛋白编码基因数据集均显示蝗总科15种蝗虫与2种外群种类间的遗
传距离最大。
5.以东方蝼蛄(Gryllotalpaorietalis)和摩门螽蟖(Anabrussimplex)作为外群,采用NJ、
ME和MP法分别用13种蛋白编码基因数据集建立蝗总科5科15种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
结果支持夏氏系统中的斑翅蝗科的单系性;也支持Otte系统中斑翅蝗亚科、斑腿蝗亚科、
大足蝗亚科的单系性。
6.仅在ND6分子标记中发现夏氏系统中的斑腿蝗科单系性成立,在ND5和ND6分子
标记中夏氏系统中的网翅蝗亚科的单系性成立。在其他分子标记所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发现剑
角蝗科、网翅蝗科都不是单系群;但剑角蝗科、槌角蝗科和网翅蝗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建议
将三科合并为一科,与斑腿蝗科和斑翅蝗科并列。
7.斑腿蝗科中的黑蝗亚科和秃蝗亚科的亲缘关系很近;星翅蝗亚科和刺胸蝗亚科的亲
缘关系也很近;槌角蝗科的大足蝗亚科与网翅蝗科的网翅蝗亚科亲缘关系也很近。
8.采用NJ、ME和MP法分别用13种蛋白编码基因所建的系统发育树中,除用ATP8,
COX3,ND4L分子标记重建的系统发育树未能得出稳定的系统发育关系外,其他10种均得
到较好拓扑结构的系统树,即其他10种数据集都可以作为蝗总科中科级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的分子标记,ATP8,COX3,ND4L三个基因可以作为科下系统发育分析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蛋白编码基因;蝗总科;分子进化;系统发育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混合冷剂制冷在乙烯生产中的应用.pdf
- 混合体电场分析中两种等效电偶极子模型及其应用.pdf
- 混合系统建模型的ECPNs法.pdf
- 活动促进融合——浅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pdf
- 活动是协会的生命.pdf
- 活肝丸治肝硬变疗效观察.pdf
- 活化掺合料对减水剂塑化效果的影响.pdf
- 活化工业固废钢渣制备绿色胶凝材料的探讨和的研究.pdf
- 活络效灵丹的临床应用.pdf
- 活性炭对碱金属与碱土金属氯化物电吸附性能研究.pdf
- 基于%5bNPB%2bZn(4-TfmBTZ)2-%5d电致激基复合物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的性能的研究.pdf
- 基于.NET的教学文档提交系统研究和实现.pdf
- 基于.NET框架的变电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pdf
- 基于ADE7758和AVR单片机的三相电参数测量.pdf
- 基于AMEsim%2fSimulink的电液位置%2f力混合控制仿真的研究.pdf
- 基于AMESim的电动静液作动器建模和仿真.pdf
- 基于AMESim的全功能强力液压支架试验台垂直加载系统研究.pdf
- 基于AMESim电液力伺服系统动态仿真的研究.pdf
- 基于ArcGIS的蓄滞洪区蓄水模拟理论与方法.pdf
- 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节能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