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 .马清虎(厦大):宁夏南部山区的
端午节——以原州区开城镇三十里铺村为
例
马清虎
被古人誉为“峰高太华三千丈,险居秦关百二重”的六盘山是古丝绸之路东
段北路的必经之地。这里传统文化根基深厚,古老悠远。民谚说:“清明插柳,
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宁夏南部山区的人们却把柳枝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
插艾,虽然这个时间了山里有艾。家家都洒扫庭除,以柳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1、当地过端午节有在门、窗上插柳枝的习俗,老人们传说这个习俗
背后还有个故事:
关于端午节插柳这一特殊习俗,在当地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古时候人间
有人不小心触怒了天帝,于是上天就要给人间降灾:一位仙人起了恻隐之心,他
指点人类说“五月初五这天,天帝要从各个天门看人间,你们家家都插上柳枝,
从天上看就是一片绿色,夭帝会认为大地上没有人了,连篙草都长到人家屋檐上
了,那么你们就有救了”:后来演变到每年端午节人们在门窗上插柳枝来避邪:
“插柳”,这柳也有讲究,首先必须是今年的大柳树长出来的新枝而且是偏枝,
折柳也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最好是在天亮之后,越早越好,当地人,折回来的柳
枝上能有露水珠子那是最好的,献祭最佳。其次,是由家里的男子到柳树林或者
柳树从那里折柳枝。多为青少年在哥哥或者父亲的陪伴下去,小孩不分男女都能
去,但妇女不去。小男孩是主要折柳枝的能手,一是因为身体较轻,容易攀爬树
干,二来也意寓着生命和活力。最后,把折到手的柳枝在柳树林里要修剪好,主
要是把柳枝的根部用斧头剁得整齐,然后扎成整齐。在回家的路上,先到白塔寺
祭放一把柳枝,其它的拿回家。在家里,大门两边个挂一把柳枝;正屋、偏屋、
灶房、仓库有的甚至在牛羊圈也挂一把。无论悬艾还是挂剑或者插柳,它们用意
是相同的,都是为辟邪,不过端午折柳有一个不经意的好处,村里人都说,那就
是第二年这棵柳树必定更加枝繁叶茂。
2、敬神和唱戏
村上有一个白塔寺,寺里供的是“都督爷”,就是三国的周郎。到现在也不清
楚周郎离开城有十万八千里,村的人怎么会供奉他的神位呢?根据村上老人们的
回忆,这个寺是陕西的一位老艺人修建的,不过他出的是手艺,村上出财、出物、
出力。据说这位老人家是陕西专门塑神像的艺人,有一天作了个梦,梦见“都督
爷”要求为他塑像建庙,而且指认了建庙的地址和庙的样式,这位老艺人便依照
梦境中的地形一直四处找寻,终于在我们村上找到了他梦境中的地址。于是,和
村上的人一起,经过三年的努力才完工,这位老人也长眠在了庙了旁的一棵大树
下。听说庙建的非常精美,连地板都是雕出来的,可惜原庙毁于十年灾难,只剩
三尊不足一尺的小神像,真乃遗憾。
端午搭台唱戏,随后每年端午唱戏也就成了惯例。开戏的前一天,人们敲锣
16
打鼓非常虔诚地把神像抬到戏场当中的帐篷里,也就是庙官所称的“歇马店”,也
让神来看戏。看戏时,要拿上香火到“都督爷”面前烧香叩头后才能看戏,在戏场
上,女人是千万不能站或坐在神像前面的,他们只能站在两旁或后面看。孩子们
就无所谓,有时还因为个小看不见会爬到搭帐篷的柱子上看,爬的人越多柱子越
恍帐篷就越摇,这时庙官拿个棍子过来,也都笑着四散逃走,有时还要和他玩好
几个回合哩,他越生气我们觉得就越高兴!
点戏时,最忌讳点三国戏,什么原因?熟悉三国的人不说也都知道。据说,
十年灾难前有一个外面见过世面的人回到村上,自称自己是无神论者,硬要点一
折子《芦花荡》,戏是演了,可第二天他的唯一的儿子也夭折了。或许真是神在
显灵,或许纯属巧合,但从那以后,村的戏台上再也没有上演过三国的故事。
3、端午吃食粽和“酒麸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汉族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
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当地多包小枣粽。
粽子一般用料包括糯米,大红枣,苇叶皮。先把糯米淘洗 2—3 遍,用凉水
泡 3 小时以上;将苇叶放入开水中煮透(煮的时间越长,苇叶越清香) ,再放入凉
水中浸泡;然后将 3—4 张苇叶错开包卷成三角形,在向其中装入糯米后放入 2
至 3 粒大红枣,再用糯米将枣盖上,最后用苇叶裹严,并用线绳捆好,如此将全
部糯米包完为止;最后将粽坯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用锅盖压实煮上 2 个小时,
然后再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