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计划生育政策运作过程中的“实践逻辑”--以广西陆川县沙坡镇G村为个案.pdfVIP

农村计划生育政策运作过程中的“实践逻辑”--以广西陆川县沙坡镇G村为个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1] 乔治·H ·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 赵月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1] 钱雪梅.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民族研究,2006(6):16-25. [1] 高永久,朱 军.论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民族研究,2010(2):26-35. [1] 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1] 张友国.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何以可能[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5):150-153. [1] 常安.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建构——评《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民族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0(1):32-39. [1] 参见常安.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建构——评《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民族论》[J]. 《湖北民族学院学 报》,2010(1):32-39.当然,这种隐含是不够的,许多学者如宁骚、马戎、关凯、李占荣等主张确立中华民族的国 族地位,并提出中华民族入宪的问题。徐杰舜也提出“确认中华民族作为民族实体”的法律地位,即以宪法修正 案的形式,把“中华民族的概念从学术层面提升到政治的层面,确认其法律地位”,参见徐杰舜.从多元走向一体: 中华民族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P68. [1]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载费孝通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1] 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 参见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 莫里斯·哈布瓦斯.论集体记忆[M]. 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 韦浩明.历史记忆中的瑶族自我认同——文化视野中的瑶汉族群关系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 刊,2009(3):138-142. [1] 龙国庆.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麻江县河坝瑶族“隔冬”仪式的人类学考察[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 刊》,2009(3):112-117. [1] 麻三山.历史记忆、文化展示与民族认同——湘西苗族鼓舞的象征意义与功能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 版),2009(1). [1] 阿布都哈德(AbduqadsrSemet).地域认同与社会交往—乌鲁木齐的阿图什人[D],2007. [1] 高志英.宗教认同与区域、民族认同——论20 世纪藏彝走廊西部边缘基督教的发展与认同变迁[J].中南民族 大学学报,2010(3):30-34. [1] 郑杭生主编.民族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 郝时远,阮西湖主编.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1] 周光大主编.现代民族学(上)[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2. 农村计划生育政策运作过程中的“实践逻辑”——以广西陆川县沙坡镇G 村为个案 吴柳芬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文章从组织社会学及社会实践理论视角出发,对广西一个客家村庄中的计划生育政策运作状况进行了实 证研究,具体分析了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制度、规则在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客家农村社会实际运行中面临的 困境。文章指出,该地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效果不仅没有达到国家制定时的初衷与目的,而且还衍生了新的 问题。国家制度、规则从颁布到真正对农村社会发生作用,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而农村 基层政权为应对这一冲突则形成了特定的实践逻辑,正是这些因素影响了制度、规则的运行效果。 关键词:农村计划生育 制度 客家文化 实践逻辑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社会变迁是人类社会普遍的、永恒的现象,也是社会学、民族学的研究主题之一。社会变迁的内容涉及社 会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主要可分为:自然环境变迁、人口变迁、经济变迁、社会制度和和结构变迁、社会 价值观的变迁、生活方式的变迁、文化变迁、科技变迁等。然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风险来自各个方面,影响 着社会秩序的维持与社会的和谐,因而社会控制或社会规划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时 期的中国社会来说更是如此。在这过程中,社会控制总是通过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来实现。回顾中国的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