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品位余热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困境和新策略李海燕.pdfVIP

低品位余热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困境和新策略李海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品位余热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困境和新策略李海燕,低品位余热,工业低品位余热,低品位余热回收,概念图策略的运用困境,李海燕,李海燕21天快捷练字法,李海燕21天练字法,李海燕简介,王尚新老婆李海燕

综述文章(Reviews ) 节能减排 低品位余热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困境 和新策略 1 1,2 李海燕 ,刘静 1.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190 2.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北京 100084 摘要 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在能源消耗不断攀升从而带来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的现实背景下,节能减排已成 为当今人类的共识。 低品位余热利用作为节能减排中的重要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当前技术中固有的材料性能、封装工 艺、换热器性能等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针对这一事实,评估了国内外在低品位余热利用方面的研究态 势,特别就热能传递与利用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充分利用室温金属流体优异的传热性能和低功耗驱 动特性,部分取代传统工业余热利用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水冷介质,以发展新一代高效余热利用和发电装备。 阐述了无水换热器的 概念,并提炼出其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随着室温金属流体换热器技术的研究深入,可望引申出一个全新的工业余热应用领域, 相应研究必将对节能、节水和降耗,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节能减排;低品位热能;余热利用;液态金属;无水换热器;水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TK11 5 A 1000-7857 2010 17-0112-06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Difficulties and New Strategy in Utilization of Low Grade Heat 1 1,2 LI Haiyan , LIU Jing 1.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2.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Medicin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Energ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Facing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duced by increasing energy consumptio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becomes a consensu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nergy technology, the low -grade waste heat recovery technique has a great potential. However, the current techniques suffer from a number of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poor performance of materials, the low level of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limitation of heat exchangers, which hampers its progress to some exte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