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七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 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均GDP的增长。 总产量的增长率 人均产量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的特征 产量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人均产量增长率都相当高 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很高 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很快 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结构迅速改革 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散 世界增长是不平衡的 经济增长的源泉 劳动要素投入量 资本(包括人力资本)要素投入量 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 Yt=AtF(Nt,Kt,Ht)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全要素生产分析 一种至今仍广泛使用的理论,产量与全部投入要素之比内容: 技术创新的扩散程度、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 丹尼森理论 库兹涅茨理论 经济增长的原因 在人均GDP增长中,25%归因于资源投入量增长,75%归因于要素生产率(效率)提高。 所以,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生产效率提高,而不是资源投入数量的增加。生产效率的提高又是技术不断进步引进的。科学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变化趋势 (1)财产收入比重出现下降趋势; (2)劳动收入比重上升。劳动力质量提高。 (3)收入分配差距日益缩小并趋于平等。 库兹涅茨效应 假定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之前是平等的 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收入分配出现不平等。 随着经济不断增长,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逐渐缓解,当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和收益差别缩小后,收入分配才从先有利于高收入阶层、再有利于中等收入阶层、最后有利于低收入阶层,依次变得较为平等。 这一规律被称为“库兹涅茨效应” (Kuznets Effect),为“倒U曲线”。 库兹涅茨曲线 引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将基尼系数换为人均环境污染水平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2008年,中国GDP达到31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60多倍,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9.8%,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总量列世界第三,吸引外资和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二,一二十种主要工农业产品居世界第一。这种情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目,称为“中国发展之谜”。 短短30年,中国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和总体小康、从落后到初步兴旺的重要历史性跨越,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阶段。这一跨越极为重要。那么,究竟是什么使我国有这样高速度的发展和重要跨越呢? 第一个因素:引入了市场。 第二个因素:建立了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个因素:有一个正确明晰的发展战略。 第四个因素:注重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第五个因素:抓技术进步和管理。 第六个因素:投资率较高。 第七个因素:地区建设和基础建设。 第八个因素:人才、劳动者的素质和积极性。 第九个因素:为人民谋福利。 第十个因素:扩大对外开放。 因素一:引入了市场 建国后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既为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越到后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的原因是违背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要求,限制了人们自主发展商品经济的积极性。 引入市场,企业成为生产、交换、投资主体,生产、交换、投资、分配由计划决定改由市场决定,市场的活力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人们的积极性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商品也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符合商品生产要求的经济体制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因。 因素二:建立了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单一的所有制改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基本单一的分配形式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同时实行按要素分配,加上公有制实行多种实现形式,一下子把各方面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公有制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一直发挥主导作用。重点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只占全国工业企业的0.3%,但资产总额占59.2%,销售收入占41.9%,实现利润占49.4%,上交税金占67%。非公有制迅速发展,对经济的贡献由不到1%上升到近1/3。截至2001年,私有企业的产值已相当于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 因素三:有一个正确明晰的发展战略 1975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2年,确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方针,把“分三步走”具体化。1987年,对发展战略作进一步概括。1991年,提出“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九五”计划。 改革方向明确,步骤切合实际,成为极大的凝聚力,指引着12亿人民沿着一个使中国富裕强盛起来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战略及其实施体现了政府的效率。 因素四:注重结构调整,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注重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建国以来,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