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g皇盐!iQQ!至笙!塑
上海庚子时论中的东南意识述论
刘学照
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上海报刊发表了许多题为《论南人忧虑北事》、《平北乱以定南
方》、《南北主见已分途》、《南方不宜受北方指授》、《保卫南方商务》、《保全南方之法》、《筹南十
策》、《使南方平安中国幸存》、《论东南人心》、《论赔款须视南方之力量》、《论宜迁都南京》等社
说,以及其它从上海、东南和南方的视角观察时局和考虑对策的文字,凸显出一种“东南意识”。
以往学术界虽曾将“有关义和团舆论”列为义和团资料,但迄今尚较少见到这方面的专门性论
述。本文依据上海图书馆馆藏较为完整的《中外日报》、《新闻报》等报刊缩微胶卷和已经影印出
版的《申报》等报刊资料,对上海庚子时论及其所寓含的“东南意识”作初次考察,以期有助于扩
大义和团运动史研究的视野,并加深对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影响的认识。
一上渝“有不肯痛剿之意,沪上商人为之震动”
庚子年初,上海报刊舆论有两个中心,一是震惊和愤懑于“己亥建储”上谕的发布,一是开
始对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关注,这种“愤懑”和“关注”逐渐深化和强化,并相互联结,推助了带有
上海、东南和南方特征的“东南意识”的显现。
意。25日,电讯传到上海,“沪上人心沸腾”。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暨寓沪绅商一千二百三卜
一人于26日联名电呈总署代奏,“请皇上力疾监御,勿存退位之思”。27日,《苏报》发表这份电
文,并开列签名者中的五十人名单①,影响很大。《新闻报》的社说责问,“不废之废,何以告海
内”。②《中外日报》则说此诏为“上迫于母后,下挟于权奸”所下,抨击“太后此举”是一种“日暮
途穷,不为久常之计”的表现⑧。清廷为压制和转移舆论,除追捕经元善外,于2月14日再次发
布缉拿康有为、梁启超的上谕,并悬列十万两银的赏格。④《申报》连续发表迎合清廷旨意的社
说,谴责康梁,对“远近流传”并“横肆议论”“废立之事”表示“深恶痛绝”,并例举“经元善之疯狂
聋瞽”和各地的“闹教”,感叹“人心浮动之可忧”。⑤《中外日报》为汪康年主办,他弟弟汪贻年任
主笔。该报发表一种与《申报》不同的声音。它在《恭读十五日上谕书后》的社说中抨击悬赏缉
拿康梁为“政府”的“不智之举”咄还借西人之口,称赞“经某”“忠勇”,“虽已避匿,但已为皇上
①虞和平编:《经元善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09页。
②《嗣统踩言》,《新闻报》1900年1月26日。(以下所引1900年的报纸。不再注年)
③《中外日报》1月26日。
①朱寿朋编、张静庐等校点:《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中华书局版,总四四七。页。
⑤《靖谣言》、《论中国新机实被康逆所阻》、《论中国人心浮动之可忧》.《申报》2月5日、19日、22日。
⑥《中外日报》2月16ft。
“西友来稿”的名义,说“康有为、梁启超当世之豪杰而变法太急”,发出“忠告”:“庶几圣朝宽大
之恩可以网开三面,而不至于严密缉拿”。④
天同愤》告白,说:“中国顽固守旧,不能立于万国并立之世,致召瓜分之祸”,“斯时得千百报馆
明达,大声疾呼陈利害于天下,唤起国民之爱力以维持国运,尚不克有成。乃有……某报馆主笔
得鄂客某君洋三百元,以某君一家之私言公之天下,混淆黑白,是何肺肠,实堪痛恨”。最后呼
吁:“勿使……其恶毒毒中国四百兆之人心”。⑧3月初,广学会一位牧师也投书《申报》馆馆主,
说“《申报》系旧物”,“主笔黄姓受旧党贿洋三百元”,“《申报》不应谤毁康有为经莲珊诸人”。④
及:“两湖去秋后已禁阅各报甚严,惟受贿之《申报》许阅”。⑨在“群起而驳斥”的氛围下,《申报》
发表专文进行辩解,并说对康有为“笔伐口诛”完全符合“本馆设报之宗旨”。@固然,《申报》受
贿说难有确证。但经元善的“聚众抗疏”和各日报对《申报》的这种“打狗”式的“驳斥”,实是上海
公众舆论对后党废立阴谋的一种自觉抗争和一次沉重打击,这无疑是洋溢于上海庚子时论中
的东南意识的前奏。
庚子年初,上海各报在震惊于“立嗣”上谕发布的同时,对义和团也间发议论。原先,上海各
报只是对各地“民教不和之案”El益增多予以注意,态度比较平和,主张加强民教沟通,“以绝闹
义和团在平原县开展反洋教斗争的情况,抨击鲁抚毓贤“弹压”不力,“阳示护善而遣兵,阴实纵
恶以泄忿。”⑧这是上海报刊中最早在标题中称义和团为匪的文章。也是在1月,上海各日报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