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流行语对比中透视两岸网络文化交流.docVIP

从网络流行语对比中透视两岸网络文化交流.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网络流行语对比中透视两岸网络文化交流 摘要:语言可以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变化。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的大量使用也反映了两岸网络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现状。本文通过比较两岸流行语产生的原因、类型以及相互交叉使用和借用的情况,列举了大量实例,对两岸文化交流的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说明。 关键字:网络语言 产生原因 类型分析 两岸网络文化交流 网络的广泛应用催生出许多新生事物,网络语言与文化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发出文化信息。网络流行语在两岸网民中的广泛使用,使它负载的网络文化也逐渐的在这两个区域互相传播。电视媒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台湾的综艺娱乐节目在大陆地区收视率很高。最近有一期节目,主题为“都三通了,你脑袋通了吗?”,节目的内容主要是列举了一些大陆网络流行语,让来宾猜出它们的意思,如“雷人、打酱油、剩女、拼客”等等。由此可见网络流行语的大量使用已经逐渐进入两岸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了。 一、两岸流行语存在原因分析 在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提出了如下定义:“‘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 网络流行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深受广大网民的欢迎,将其存在和流行的原因可以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1.创新心理、弘扬个性 虽然网络已进入大众时代,但事实上大多数网友仍然是年轻人。它们往往构思奇特,出语惊人,为了展示其个性创造出这些幽默风趣新奇的网络语言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上,大陆称呼如 “东东”=“东西”,“偶”=“我”,并由此推衍出“偶们”;台湾把偶滴=我的,“碎碎念=嘀嘀咕咕。 2.简单经济 语言本身就有简单经济这个属性,放在网络中也不例外。 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成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形”上,它是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此外,从句式的选用上也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经济性,网民们为了提高交流速度、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或是在打字时没有耐性,他们很少运用长句子、复杂句子,而多用短句。句子的省略现象也很普遍。如:“MM、GG、DD、JJ”是汉语”妹妹、哥哥、弟弟、姐姐”的缩写; “这样子”合成为“酱紫”;用“886”来代替“拜拜了”(如用拼音输入,要敲8个字母,baibaile),显然方便得多。台湾地区使用的3Q=谢谢(THANKYOU)等。 2.幽默诙谐 网民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台湾网民称“蛋白质”(表示笨蛋、白痴、神经质);贤惠(表示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等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诙谐性的特点。 二、两岸流行语类型分析 纵观两岸目前使用的网络语言,虽然其种类繁多,任意性大,但在网络上普遍存在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谐音替代 1)用阿拉伯数字的谐音来代替相近的发音的字。例如:两岸网民都普遍使用的886(拜拜了);大陆网民使用的7456(气死我了);9494(就是就是)、8147(不要生气)等等。 台湾的有:56(无聊)、9(就)等。 2)用英文缩写的谐音来代替。例如:台湾使用的OBS(欧巴桑)、OGS(欧吉桑);大陆使用的PMP(拍马屁)、BT(变态)等。 3)以符号的发音代替同音字发音。如:+(家、加、假),还有用四个方向箭头表示上、下、左、右四个字。 4)大陆用汉语同音或谐音词语代替。例如:斑竹(版主,电子公告版管理员)、幽香(邮箱)、竹叶(主页)等等;台湾用汉字发音代替闽南语或是台湾腔普通话:粉(很)、费(会)、 挖(闽南语的“我”)。 2. 形体符号表示 1)标点符号表示,用符号表现脸部表情的方式在网络上是普遍的,如两岸通用的“ :-) ”是最简单的一张笑脸,一般用在末尾,表示开玩笑或微笑;“:-(” 不高兴;“Zzzzzz…………” 表示正在睡觉(这是引入漫画中描绘人打呼噜发出声音的画法)。 2)英文字母表示,如:“orz”失意体前屈,原本指的是网络上流行的表情符号:○| ̄|_ 它看起来像是一个人跪倒在地上,低着头,一副“天啊,你为何这样对我”的动作,虽然简单却很传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