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盆纪生物礁与侏罗纪生物礁形成条件及演化的对比.docVIP

泥盆纪生物礁与侏罗纪生物礁形成条件及演化的对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泥盆纪生物礁与侏罗纪生物礁形成条件及演化的对比 [摘要] 通过对比华南泥盆纪生物礁,藏北三岔口地区生物礁,德国泥盆纪生物礁以及藏北侏罗纪生物礁的形成条件与演化,表明其形成条件及演化均受温度,古气候,水体深度,植被-森林生态系统,盐度及陆源碎屑物的供给,大地构造及基底地形形态的控制的影响。并对藏北羌唐盆地的油气资源做出远景估计。1 概述 文中采用的生物礁的定义为:生物礁是由原地生物构建的隆起,与周围同期沉积物有别的碳酸盐地质体(Wood, 1999; Kiesslingetal., 2002)。[1]生物礁的发育受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及古地理环境控制,同时也受造礁生物兴衰演化的控制。近来研究认为,生物礁白云岩化膏盐油气金属矿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生物礁有关的油气藏、金属矿床赋存的盆地的地质背景是拉张的裂谷环境,导致深部物质大量涌入,深部流体携带大量金属成矿元素形成热水沉积矿床,同时富含CO2、CO、H2和CH4的流体与生物礁中的有机质相互作用,形成油气田[4]。 中国生物礁从震旦纪至新近纪均有发育,有泥盆纪、二叠纪和新近纪3个主要造礁期。 2 2·1早泥盆世生物礁(以埃姆斯期生物礁为例) 2·1·1 古地理概况与生物礁特征 加里东运动之后,东南加里东造山带隆升,华南板块主体抬升为陆。 根据野外观察实测以及相关地质资料编制了华南早泥盆世埃姆斯期生物礁分布图(图1)。图片据[1] Fig·1 Distribution of the EarlyDevonian Emsian bioreefs in South China 造礁生物:以床板珊瑚为主,少量层孔虫; 附礁生物:主要为单体四射珊瑚、腕足类、海百合等。 总的来说,埃姆斯期生物礁发育数量较少,分布比较零星,单个礁体规模较小,厚度一般小于20 m。 22 早泥盆世生物礁(以埃姆斯期生物礁为例)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1)水体连通性:生物礁发育地点以与外海相邻近的海域为主,水流畅通的海域容易发育生物礁。 2) 水体深浅:海盆基底或海平面垂向升降频繁,可以导致生物礁生长速率跟不上海平面升降的频率,致使生物礁暴露而死或溺死。 3) 水体盐度及陆源碎屑物质供给:盐度异常(海水循环)、陆源碎屑供给和营养物质输入对生物礁发育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2 2·2·1 古地理概况与生物礁特征 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极大地增加. 根据野外观察实测以及前人地质资料编制了中国南方中泥盆世吉维特期生物礁分布图(图4). 造礁生物:主要以层孔虫为主,次为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 附礁生物:主要为腕足类、枝状层孔虫、单体四射珊瑚、海百合和腹足类等。 2 华南中泥盆世吉维特期生物礁分布(同沉积断裂据董榕生, 1992,有修改) Fig·2 Distribution of theMiddle Devonian Givetian bioreefs in South China (Syndepositional fracturesmodified from Dong, 1992) 2·2·2 中泥盆世生物礁(以吉维特期为例)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碳酸盐台地面积:海域迅速扩大,为造礁生物定殖—繁盛提供了合适的环境。 同沉积断裂:生物礁的分布与同沉积断裂密切相关,特别是台缘礁—斜坡礁—台盆礁的分布点的连线几乎与断裂走向平行(图2)。 水体盐度及陆源碎屑物的供给: 盐度可能仍然对生物礁的发育起重要作用。陆源物质的减少,为较大规模生物礁的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 2·3·1 古地理概况与生物礁特征 华南泥盆纪海侵最大时期,海水继续向北东方向推进。 根据对前人资料的整理统计以及野外观察实测,编制了华南晚泥盆世弗拉期生物礁分布图(图3) 3  华南晚泥盆世弗拉期生物礁分布图 Fig·3 Distribution of the Late Devonian Frasnian bioreefs in South China 造礁生物: 主要为层孔虫,其次为四射珊瑚和菌藻类,开始出现菌藻礁(微生物礁). :枝状层孔虫、菌藻类等。 2·3·2 弗拉期生物礁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水体深度:海平面快速上升,可能是导致弗拉期大范围台内礁和岸礁衰退(溺死)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菌藻类的繁盛:近岸海域海水恶化,如营养盐含量增加、海水富营养化、菌藻微生物繁盛(Martin, 1996;龚一鸣等, 2002, 2005;徐冉等, 2006; Fengetal.,2010)、菌藻类造礁作用加剧(表4),可能是造礁层孔虫及珊瑚衰退和大灭绝的重要原因。 洋流的影响:弗拉期南华海表层洋流流经的地方(杜远生等, 2009),往往出现生物礁密集区,说明洋流可能对生物礁有重要 2·4华南泥盆纪生物礁的总体面貌 2·4·1华南泥盆纪总体的生物礁古地理特征与主

文档评论(0)

sxt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