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史Samurai.doc
一、“中国文学批评史”名称释义
韦勒克 文学批评:狭义:对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主要是对它的评价。
广义:指迄今为止有关文学的原理和理论,文学的本质、创作、功能、影响,文学的种类、手段、技巧,文学的起源和历史这些方面的思想。
广义:中国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论)
二、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阶段
1、先秦——萌芽时期 2、两汉——草创时期 3、魏晋两朝——独立、成熟时期
4、唐代——发展时期 5、宋代——深化时期 6、明代——反叛时期
7、清代——总结时期· 8、近代——现代转型时期
三、中国古代文论的存在形态
(1)专文、专著。
陆机《文赋》等
(2)诗话、词话、曲话
钟嵘《诗品》
欧阳修《六一诗话》(第一部正式)
何文焕《历代诗话》
唐圭璋《词话丛编》〔清〕李调元《雨村曲话》
(3)序跋、书信
《毛诗序》、苏轼《东坡题跋》白居易《与元九书》、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4)论诗诗
杜甫《戏为六绝句》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5)评点(批点、批评)
《水浒传》李贽、叶昼、金圣叹评点本
《红楼梦》脂砚斋评点本
评:批评,对作品的分析、评论。有回评、眉评、夹评等。点:圈点,做标记。
(6)笔记、札记。
刘义庆《世说新语》 沈括《梦溪笔谈》苏轼《东坡志林》
四、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
(1)以已度物的类比式思维
以自身为衡量标准来推想、类比外物
《文心雕龙》: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鲠,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
人格化:佳人、美人、畸人、壮士(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2)物我同一的整体性思维
天人合一、物我一体
(3) 直寻妙悟的直觉式思维
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丘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
第一章 先秦文论
先秦时期包括自远古至秦统一六国漫长历史时期。
先秦文论主指周至战国时期文学理论批评。
定位: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萌芽时期.
文学:泛指学术学问,不具有独立地位。文论自然也无独立地位。
第一节 周易
文论观点:1、阴阳之道。2、观物取象。3、通变入神。4、言意之辩。5、贲饰尚素。
第二节 《尚书·尧典》
儒家经典之一,我国古代历史事迹、典章文献的汇编。相传由孔子编定。
文论观点:
1、诗乐舞三位一体。
2、“诗言志”说。
朱自清: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
言:即说,吐露表达。
志:记忆、记录和怀抱[闻一多]
志偏于政治、社会感情,个人情感抒发的成分少。
第三节 《诗经》
文论观点:
一、诗歌出自内心强烈的感情。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二、美刺。
(1)美:对美好的人和事,赞美称颂;
刺:对黑暗时政、丑恶现象进行讽刺、贬斥。
(2)委婉含蓄地讽刺。
第四节 儒家文论
一、孔子《论语》
以改造社会与人为已任(修身、治国、平天下)
其文化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格局与价值取向。
文论观点:
1、兴观群怨——论文学的社会功能
兴:激发感染情志。孔安国:引譬连类;朱熹:感发志意。
观:观察政治社会、风俗风情。郑玄:观风俗之盛衰。朱熹:考见得失。
群:沟通情感,相互切磋,团结和谐。孔安国:群众相切磋;朱熹:和而不流。
怨:批评讽刺。孔安国:怨刺上政;朱熹:怨而不怒。
(批评、指责为政者在社会政治方面的过失,也包含一般的哀怨)
2、文与质、美与善——论文学的内容与形式
文质彬彬、尽美尽善
3、思无邪——评诗的标准
(1)内容的限制。仁
(2)诗歌情感的表现要适度,不得流荡过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过犹不及(中和)
二、孟子
文论观点:
1、以意逆志
(1)不能拘泥于个别字句,而应当着眼于作品的实际,把握作品的全篇内容,以此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2)不能拘泥于个别字句,而应当用自己的见解去揣测作者的意旨。
2、知人论世
真正理解作品,就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情感、人品等,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文化背景。
3、知言养气说
知言是对别人言辞的一种判断力。养气是知言的前提。一个人经过养气而具备了浩然之气,就能够知言,即具备正确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第五节 道家文论
一、老子
据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司马迁《史记》)。“周之守藏室史”。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因其双耳长大——“聃”
生于庚寅虎年(公元前571年)——狸儿——李耳
1、哲学思想:
对立统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转化)有无、长短、高下
上善若水,
主导性(主要矛盾、主要方面)
2、道
(1)宇宙万物的本源(2)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3)道的辩证性: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3、社会政治思想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批判儒家的仁义道德、礼仪制度
小国寡民的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