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前20年的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pdf

20世纪前20年的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世纪前20年的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pdf

2013年7月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ul.2013 Humanities&SocialSciencesofHainan V01.31No.4 第3l卷第4期 Journal University 20世纪前20年的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 高 楠 (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1) [摘要]从现代性社会转型视角回望20世纪初至20年代中国文论建构的历史过程,会发现其间 埋设了规定着后来中国文论建构中国特色的重要历史线索,这线索由传统、当时国情和西方思想及文化 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并具有巨大的历史延续力量。这段历史过程分为社会转型发动期与社会转型突转 期。前一时期文论集中表现为政文一体、文道混乱及文学启蒙三个要点。政文一体出于政治虚幻,文道 混乱出于文不及道,文学启蒙则在于疗救式诊断。后一时期文论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的批判传统与中国 特色的张扬个性。传统批判的情绪性是当时社会理性的社会转型式颠覆,张扬个性则是尚无个性时代对 于想象中个性的简单化张扬。 [关键词]中国特色;现代性;社会转型;文论 05 [中图分类号】I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2013)04—0049—08 历史意蕴在历史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很多重要的历史意蕴可能集中在因其混乱不堪或相对于某 种预设的统一性而无足轻重因此被忽略的时段中,也可能被遮蔽在某种意义确定的强光之下——这种确 定的意义通常具有命名性质。通过历史回顾把被忽略或被遮蔽的重要历史意蕴发掘出来,乃是对于既有 历史的目的性运作,它引导符合于运作目的的历史意蕴得以呈现,这便是目的性历史揭秘。所以,历史意 蕴既来于历史又来于符合历史的目的性运作,不同的运作目的发掘不同的历史意蕴,并由此构人历史。 中国当下大规模发生着的现代性社会转型,其中一些重要意蕴在20世纪初叶近30年中便已有了较 为集中的体现,并至今仍延续地发挥作用。而那正是现代性中国特色的初现。这种情况在那一时段的文 论建构中也有所体现。对那一时现代性的历史意蕴,由于很长时间里现代性研究的历史目的尚未凝练, 更由于那一时段的历史一直确定在五四前后历史意义的命名式强光之中,因此其中的现代性意蕴一直处 于有待深人开掘的状况,开掘那一时段文论建构的现代性的历史意蕴,乃是本文主旨所在。 一、在后现代理论参照中形成现代性文论反思意识 从现代性社会转型整体性角度反思文论建构的历史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历史规定,规定未至,则反 思难成。历史的思考总是历史允许的思考,现代性社会转型在实践性地发生着,文论现代性也在实践性 地建构着。 历史的阶段性特点作为特点而被理论地认知,来于它前后两端的差异性比较,它的前端即它的前在 阶段,它的后端则是它的后续阶段。它以与前在阶段的差异性划分开本阶段,展开本阶段的现实,但这时 它并未形成阶段性自识与自觉,它只是在展开,而当后续阶段出现,后续阶段则以其差异性为展开的本阶 段提供参照,这时,本阶段的特点才能被认识与自觉。相对于时代的及文论的现代性而言,它便是在“前 现代”与“后现代”两端的差异性比较中而形成理论关注的。尽管在中国“后现代”还主要是一个泊来的 说法,在中国的当下社会实践中,与泊来的“后现代”说法只有些许因素对应性,但它却唤起并强化了文论 研究的历史意识,因为它毕竟提供了一个历史时段得以明确参照。也就是说,当源自西方的后现代理论 及视野被中国文论界逐渐接受,中国文论的现代性社会转型的历史阶段性问题便逐渐作为理论问题而引 起普遍性关注。 [收稿日期】2012—12—20 [作者简介】高楠(1949一),男,辽宁沈阳人,芰Z-7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