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增对金圣叹诗学的继承和修正
蒋 寅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古典诗学发展到明清之际,在八股文章法结构理论的影响下,开始
注重对诗歌作品内部结构的探讨。其中,金圣叹提出的七律分解说是
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学说,它将诗歌内部结构的研究深入到某一具体的
诗型,并由此概括其一般结构特征,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清代诗学的学术
特征。金圣叹的分解说及其批评实践,虽然直到被害前一两年才集中
披露于《选批唐诗》和《杜诗解》,但他的看法早已通过书信,往复辩难,
传播于友人间,并产生一定反响。尽管友人们的具体反应如何今已不
得而知,但起码可以肯定,有一个人是很赞同金圣叹的学说,并兴趣盎
然地加以探讨的,这个人就是徐增。研究清代诗学的学者向来都视徐
增为金圣叹律诗分解说的传人,而未注意到两者的根本差异,笔者通过
对两家诗论及批评实践的比较,发现徐增无论是在七律分解说上还是
在诗歌观念、批评方法上,与金圣叹相比都有明显的不同,理清两家诗
学的同异,有助于我们完整地认识清代结构诗学的传承和发展,澄清历
来相沿的先人为主之见。
·538·谁是诗中疏凿手
一、徐增其人及与金圣叹的渊源
徐增(1612一?),初字子益,又字无减,后字子能,别号而庵、梅鹤诗
人0,江南长洲人,明崇祯问诸生。能诗文,工书画。崇祯八年(1635)
秋访钱谦益,少作《芳草诗》30首深为牧斋所叹赏,由是才名鹊起②。不
幸的是,年甫及壮即患风痹,足不能行,偶尔以篮舆往来江浙间,其他时
间只能在家读书、写作、编书。他的诗古文辞作品后来编为《九诰堂全
集》,有抄本藏湖北省图书馆。集前所列的26篇名流序跋和一册赠诗
告诉我们,作者交游极广,是清初很有影响的诗人,同时也是有名的批
评家。“时子能方逾弱冠,前辈如黄若木、陈玉立、陆履长诸公刻诗,皆
属其为序”③,足见声望非同一般。他曾感叹:“今天下非无诗也,无选
诗之人;非无选诗之人,而无知诗之人;又非无知诗之人,而无平心论诗
之人。嗟乎,今之人即周秦汉魏六朝四唐之人也,其诗又何必非周秦汉
魏六朝四唐之诗也。少陵云不薄今人爱古人,则今人果可尽非耶?”④
所以他不仅撰写了大量批评当代诗歌的序言和题跋,还编有《诗表》和
《元气集》两个专收时贤之作的选本⑤。这是清代编本朝诗选的前驱,
其舅氏黄翼圣说:“戊寅(崇祯十一年,1638)选《诗表》。时未有选诗者,
自子能始。人为之奔趋,远近邮筒寄诗,几充栋。所选二卷,人皆有志
①见湖北图书馆藏抄本《九诰堂全集》卷首陈宗之《梅鹤诗人传》。徐增生卒
年,李灵年、杨忠主编《清人别集总目》定为1603—1673年,未知所据。樊维纲先
生校注《说唐诗》据三槐堂刊本《而庵说唐诗》所附康熙七年(1668)征今诗启称年
五十七及康熙十年(1671)所作《重修灵隐寺志序》称年六十,推其生年应为1612
年。今按文集中言及年岁皆合,姑从之。
②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二《徐子能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版。
③徐增《九诰堂全集》卷首陈宗之《梅鹤诗人传》,湖北省图书馆藏清抄本,下
同。
④徐增《九诰堂文集》第十六册《贻谷堂诗序》。
⑤前者见王尔纲《名家诗永·凡例》著录,后者邓之诚有藏本。
徐增对金圣叹诗学的继承和修正·539·
节者。”①此外,他还像金圣叹那样用“说”的方式来批评诗歌,据周亮工
《题而庵先生小像》序记载,他曾说过周亮工诗。当然,他用力最深的还
是说唐诗。
徐增因及壮而病废,只好以著述寄托余生。他对金圣叹自陈作《怀
感诗》四百二十绝句的缘由,说:“贫则无事,病更多闲。寄身白发之下,
送怀食牛之岁。翻若未乐,从闲觅忙,既代按摩,亦当参术。”②后来他
说唐诗也应出于同样的理由,他曾说“弱冠得末疾,闭门谢交游,因潜心
于起承转合之法,觉古人精神焕然照面,辄悔少时妄作,不敢复作一
年时间撰成《说唐诗》,卷首节取平日与友人论诗的文字,编为《与同学
论诗》,完整地表达了自己的诗歌观念和学说。书梓行后,“数十年风行
海内,脍炙人口”④,当时认为“自而庵先生出而言诗,而古人之旌旗一
变,古人之精神始出”⑤。因社会需求量大,此书一再被翻刻,乾隆间编
四库全书也将它收入存目,但《提要》称“以分解之说施于律诗,穿凿附
会,尤失古人之意”,不免影响到它的流行。到今天,除了《与同学论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