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本科教学评的后现代主义反思
本科教学评价的后现代主义反思 摘 要
摘 要
我国本科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肇始于上世纪80 年代,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的强力主导与推动下,经过近三十年的演化发展,在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制度
建设、人才伍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实施,
使得本科教学评价的实践规模、参与范围、社会影响达到阶段性顶峰,本科教学
评价因之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特有现象与专门术语而获得自身的规定性,其涵义
和实践形态逐渐扩展至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业评价众多领域。
在教育评价、高等教育评价研究方兴未艾的当今高等教育学界,本科教学评
价研究作为更为具体、更接近实践层面的研究领域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表现为:
理论工作者对之缺乏学术研究兴趣、深度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研究者的实践导向
特征明显、期望为实际工作提供直接的指导策略;研究较多采用教育学、管理学
理论观点为分析工具,偏重量性的数值计算与统计分析方法;即使有些较深入研
究借鉴系统科学、经济学、价值哲学理论,也会由于不能及时吸纳理论所在学科
的发展新成果、或不经扬弃地直接移植有关论点等原因,影响研究的深入开展与
成果水平。
本研究期望站在高等教育学术理论扎实积累与本科教学评价与管理实践蓬勃
开展的交汇点上,通过引入后现代主义富有生命力与建设性的思想元素,借鉴其
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方式,为本科教学评价研究注入新的理论源泉与发展活力;
整合后现代思想、生命哲学、自组织系统科学、价值哲学的有关理论观点,构建
新的分析框架与研究视角,对阻碍本科教学评价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作反思,为评
价文化的转向、观念的更新、政策的调整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与回应。
论文对本科教学评价的现代主义思想根源进行剖析。现代主义以推崇“科学”
与“理性”为重要标志,其与本科教学在历史发展轨迹上具有相似性。现代主义
与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对本科教学及其管理与评价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主客
二元对立思想观照下强势行政性评价主体对弱势评价客体的控制、评价方法的科
学主义倾向、以及封闭、僵化的线性评价模式等。在现代主义视域中,学校、专
业、课程在理论上化约为有着确定内涵和外延,抽象的高等教育科学概念,在实
践中则成为凌驾于师生生命化教学活动之上,有着严格等级层次之分的“外在”
I
摘 要 本科教学评价的后现代主义反思
事物。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产品、原料或半成品,教师是具有高度技巧的产
品技师,学校成为“产品工厂”,专业成为具有不同恒定规格或标准的“流水线”,
课程成为生产产品的工具。本科教学活动在科层本位的教学行政管理体制与学科
专业本位的学术管理体制分割与压制下,失去其有机整体性。相应地,学校评价、
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从手段上升为目的,成为外在于、甚
至凌驾于各类教学活动主体之上的管理工具,日趋体系化、模式化,其原应具有
的文化性、人文性、精神性、生命性被遮蔽。.
论文阐述了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建设性向度的特征,分析了生命哲学
主要观点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意义。根据高等教育外部关系原理,论文描述经
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高等教育外部社会系统的后现代变迁及其对本科教学丰
富各异的影响方式。基于生命哲学思想研究指出,本科教学是师生共同度过的一
段特殊的生命过程,以及在这段生命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的存在关系。后现代本科
教学需要对师生能动的、向上的、活生生的、持续的、绵延的生命加以呵护,让
师生生命的完整性、体验性、超越性、创造性、自由性和独特性得以充分展开和
释放,以促进师生生命的自由舒展与师生生命状态的有序演进。通过生命哲学与
政治论与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的对比分析,论文指出,生命价值应成为后现代本
科教学的价值基础。
自组织理论、协同学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气质。论文提出本科教学系统概念并
分析其构成要素与状态参量,对本科教学评价进行后现代系统学分析。本科教学
系统具有明显的开放性、非线性与生成性、涨落性与非平衡性以及动态生成性等
自组织特征。本科教学评价是基于主体价值体验之上的,群体或社会的价值协同
过程。通过主体之间这种饱含复杂多元价值交互与耦合的活动过程,本科教学评
价拨动“价值之弦”,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