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内 容 摘 要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是民法为处理因失踪人下落不明,引起社会
经济秩序不稳定而特设的一种制度。罗马法上无宣告死亡制度,仅有为失
踪人设置财产代管人的零散规定。以宣告死亡为研究对象,始于中世纪注
释法学派,但在法律上对之予以明文规定,肇始于德国普通法。自 1804
年《法国民法典》起,近代各国民法均就失踪人之失踪宣告或死亡宣告做
出了详细规定,但各国基于其立法政策等的不同,选择了不同的立法体例。
我国《民法通则》确定了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并存模式,然而在实务操作
中,宣告失踪制度形同虚设,制度缺陷明显,造成了较大的司法资源浪费。
但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甚少,因此笔者选择该制度为研究对象,从民法
体系化的角度出发,检讨两制度在民法典中的并存地位,通过系统化的分
析,试图对我国当前的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进行整合重构。本文全文
包括引言、正文、结论三大部分,其中正文包括四大部分:
一、国外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的立法例。受罗马法和日耳曼法两
种不同的法律传统的影响,不同国家在关于自然人宣告失踪宣告死亡制度
立法中形成了不同的立法体例,主要有德国式的宣告死亡制度、法国式的
失踪宣告制度以及苏俄式的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并存的立法体例。但经过
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在法国民法中对宣告失踪制度的改革之后,德
国式的宣告死亡制度与法国式的失踪宣告制度之间的本质区别已不复存
在,除一些细节问题外,各国间不同的立法模式所存在的主要区别仅仅是
在规定宣告死亡的同时,应否规定与之并行的宣告失踪制度。由此引发了
对我国并存制度模式的思考。
二、我国民法中的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我国1982 年的《民事
诉讼法(试行)》中首次规定宣告死亡制度,但没有关于宣告失踪制度的
规定。1986 年《民法通则》仿效苏俄民法典之规定,对宣告失踪和宣告
死亡制度正式予以确定。但我国在移植该制度时忽略制度背景,没有充分
考虑到制度的全面性和适应性,断章取义,仅是在认为设立宣告失踪制度
没有害处的基础上便一并引进,成为我们在宣告死亡制度移植上的一大缺
1
憾。并因此直接导致了我国宣告失踪制度存在诸多缺陷,首先是无法解决
宣告失踪之前财产无人管理的状态。其次,我国司法解释规定宣告失踪并
非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赋予了利害关系人选择权,给恶意利害关系人获
取不正当利益创造了契机,同时又架空了宣告失踪制度在民法中的地位,
使其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在实践运用中,由于宣告失踪制度移植上的失
误,使宣告失踪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运用较少,制度形同虚设,立法目的不
能全面实现,选择一种更适合我国国情的立法模式势在必行。
三、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整合与重构的理性分析。关于宣告失踪
与宣告死亡制度模式的选择,学界对于三种立法体例都有支持者。笔者认
为我国应当确立德国模式的宣告死亡制度。首先,应当取消我国现存的宣
告失踪制度。原因在于:一是宣告失踪制度自身存在着逻辑矛盾,造成了
司法资源的浪费,使得宣告失踪制度的立法目的不能实现;二是宣告失踪
的实质要件和程序要件有害于失踪人的利益;三是宣告失踪制度不利于债
权债务关系和婚姻关系的解决;四是宣告失踪制度并非强制性规定,程序
启动具有被动性,不利于对失踪人利益的保护;其次,采用宣告死亡制度
具有合理性:采宣告死亡制度符合为保护利害关系人而非失踪人利益的立
法目的的要求;法国模式在经过修改之后,与德国模式并无本质区别,仅
是考虑情感因素而在“失踪”和“死亡”用词上选择不同,但“法律是最
低限度的道德”,道德因素和情感接受程度不应成为现代立法的阻碍。因
此,取消宣告失踪制度,设立单一的宣告死亡制度具有合理性。
四、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整合与重构的具体方案。在宣告失踪与
宣告死亡制度的整合重构中,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取消宣告失踪制度,代
之以失踪人财产管理制度,按非讼事件程序处理。作为宣告死亡制度的一
个补充,以填补宣告死亡之前无财产代管人情形的空白阶段。其次是对于
我国现行的宣告死亡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宣告死亡的条件和效力
上,宣告死亡的法定期间应当区分为普通期间和特殊期间,普通期间应继
续沿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2 年的合理期间。宣告死亡申请人的顺序限制
问题上,应当摒弃我国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顺序限制,以保证利害关系人
作为平等的民事主体,其合法权益受民法平等之保护。在失踪人无法定代
理人,或虽有利害关系人但不提出死亡宣告,而不申请宣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专业工具通达信软件操作详解教材 .pdf VIP
- 沉降观测方案.docx VIP
- 《土地管理法》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P12 更多的资料请参阅《2010学年上中CPS活动手册 上海中学.docx VIP
- 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课件.doc VIP
- 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糖尿病经验.docx VIP
- 2021届北京市海淀高三语文一模阅读部分讲评 课件(150张PPT).pptx
- 背负式风力灭火机的操作与使用 .ppt VIP
- 苏州七年级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VIP
- 山东科学技术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三年级第11课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校园公益劳动清洁美化校园我行动 教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