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负离子(O-%27--)与若干有机小分子的反应动力学及研究.pdf

氧负离子(O-%27--)与若干有机小分子的反应动力学及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摘要 摘 要 氧原子自由基负离子(O一)简称氧负离子,它与分子的反应在大气电离层化 学、燃烧化学、负离子合成、化学电离质谱和催化等研究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例如,在大气电离层中,03-、OH-、N03一和C03-等负离子的浓度与O一参与的 化学反应密切相关;在有机中间体负离子合成方面,人们发现可以通过0一与卤 代烷烃分子反应来制备卤代卡宾负离子,通过O一与乙烯分子反应来制备亚乙烯 以为探索液相化学反应机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得益于实验技术的发展,前人采用流动余辉、选择离子流动管和交叉分子束 等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O一与各类分子的反应动力学。利用流动余辉和选择离子 流动管可以测量反应速率常数和产物通道分支比,而采用交叉分子束技术则可以 获取反应的微观动态学信息,主要包括碰撞反应产物的平动能分布和角分布。相 对而言,理论计算方面的工作还比较少,并且主要集.中在少数的几个反应体系。 在本论文中,我们侧重于采用各种理论计算方法来研究O一与有机小分子的 这三个比较典型的有机小分子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在实验方面,我们设计研制 了一种新型的负离子束源,期望在今后可以应用到负离子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实验 研究之中。本论文工作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已取得的成果概括如下。 Reaction 1.采用内禀反应坐标(Intrinsic Coordinate,IRC)理论、势能曲线扫描 Molecular 和基于波恩一奥本海默近似的分子动力学(Born.Oppenheimer Dynamics,BOMD)方法在B3LYP/6.3 l+G(d,p)理论水平下研究了。一与CH3F亲核 取代(Bimolecular Substitution,SN2)反应通道在产物出口势能面上的 Nucleophilic 静态与动态反应路径。计算结果表明,静态反应路径对应产物HF+CH20一;而 动态反应路径却揭示了两个主要的反应过程,其中一个对应产物I-IF+CH20一, 另外一个对应亲核取代(SN2)反应产物F一十CHlO。相对而言,生成产物HF+ CH20一的动态反应路径占有较大的通道分支比。由于CH20一是不稳定的瞬态负 离子,因此它所携带的电子会发生脱附从而导致CH20一不能被实验探测到。除 此之外,我们还计算了抽氢生成OH一和生成H20这两个反应通道的动态反应路 摘要 径,从理论上证实与生成H20的产物通道相比较抽氢生成OH一的产物通道更占 优势。 应的反应机理。首先在B3LYP/6.3 1+G(d,p)理论水平下优化了该反应势能面上反 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分子结构,然后利用G3MP283方法校正了这些 分子结构的单点能量。通过比较反应路径上各个关键点的相对能量,我们发现生 反应产物通道却难以发生。我们的这一结论从理论计算的角度证实了前人的一些 实验结果。 3.首先我们利用高精度的G3MP283方法研究了o_与C2H4反应的势能剖 面,结合内禀反应坐标(IRC)L里论计算我们给出了该反应的静态反应路径。然后 我们又在B3LYP/6.31+G(d,p)理论水平下采用基于波恩一奥本海默近似的分子动 力学(BOMD)方法研究了O-与C2H4反应的动态反应路径。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 从势垒【O…H…CH=CH2】_出发绝大多数反应轨线经过一系列反应过程可以分别 【O…H…CH=CH2】-过渡矢量上的能量比较低时,该反应的主要产物通道为 (IRC)L里论计算的结果不同,当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给出了生成这些产物的 微观动态反应图像。 新型的负离子束源。在负离子飞行路径上通过增加离子聚焦透镜显著提高了负离 子的收集效率。作为例子,利用该负离子束源我们成功制备了硫负离子(S一)。基 于上面的结果,我们认为该负离子束源可以应用到负离子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负 离子光电子能谱等研究领域中,这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氧负离子(O-)有机小分子量子化学计算反应动力学负离子束源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