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抵御层出镰刀菌侵染的生理和分子机制.pdf

玉米抵御层出镰刀菌侵染的生理和分子机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摘要 近几年,在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一种类似玉米纹枯病、褐斑病和细菌性病害的 新病害,因其发生部位主要在玉米叶鞘,故将其命名为玉米鞘腐病。基于目前国内外 尚未见对玉米抗鞘腐病抗病机制的报道,本文以东华北玉米产区主推玉米品种为试 材,通过田间抗鞘腐病鉴定,筛选获得了不同抗病表现的玉米品种,经测定接种后品 种间生理生化水平变化、抗病基因表达水平等指标的差异,对玉米抗鞘腐病的生理与 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东华北玉米区主推玉米品种对鞘腐病均有较好的抗性,大部分品种为高抗或 抗病,尚未发现高感品种。 2.在田间,不同玉米品种病害症状不同:郑单958上的病斑较大,黑褐色,形 状不规则;浚单20上的病斑较小,中央黑色,边缘水渍状:郑58上的病斑很大,中 央黄褐色或黑色,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9058上的病斑中等大小,黑色,形状不规 则;昌7.2和浚92.8上的病斑较小,黄色水渍状。 3.不同抗性品种接种层出镰刀菌后,叶鞘部位的防御酶活性都有逐步上升的趋 势,且在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其中抗病品种峰值较高,出现时间较早,且酶活性在 高水平上维持的时间也较长。 4.不同抗性品种接种层出镰刀菌后,叶鞘部位的木质素含量均逐步上升,且趋 势一致,但抗病品种接种前木质素含量较高,且在处理时间内均高于中抗品种。 5.抗病品种接种前玉米叶鞘中的总糖、还原糖含量高于中抗品种。接种后,具 有不同抗性的玉米品种的叶鞘中上述糖类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尽管中抗品种叶鞘中的 蔗糖含量在接种后出现了上升,但仍低于抗病品种。 6.不同抗性品种接种层出镰刀菌后,其抗病基因的表达均呈逐步上升趋势,但 抗病品种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中抗品种。 关键词:玉米鞘腐病;层出镰刀菌;抗病机制 The andMolecularMechanismofCorn Physiological Fusarium Infection Against profiferatum Author:LIHao.rail Major:Botany Supervisor:DONG Jin—gao Abstract In recent newdiseasewhichwassimilartomaizesheath brown years,a blight.corn andbacterialdiseaseshas spot been in ofChina.The widespreadedcorn—plantingregions newdiseaseWasnamedcoinsheathrot toit occurredontheleafsheath accordingmainly ofmaize.ne resistancemechanismofmaize COinsheathrotWas not at against reported homeandabroad.In this maizevarietiesinNorth study,thepopularized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